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心理需求、社会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的影响出发,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针对他们的消费特点,提倡大学生消费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本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金额、费用来源、消费的构成、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目常消费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住房消费是现行消费中最集中,消费支付最大的消费,它将构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房价、加速发展住房消费贷款,完善售后服务、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尤其是政府加强对住房消费的引导将成为我们解决现行住房消费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内需不足、消费低速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不在社会生产总过程扣高度,运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剖析了制约消费的因素、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社会的极大震动。尤其小康社会的全面进入,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内容也将发生变化,就消费领域而言,明消费必将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因此,了解明消费的特征,树立明消费理念,规范明消费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消费伦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当代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意味着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转变消费理念。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形成兼顾人的需要与自然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当代人的需要与后代人的需要,以及同代人之间需要的适度性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7.
胡洪力  孙宁 《天中学刊》2002,17(1):122-123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消费对整个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发展我国银色消费,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银色消费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消费观念陈旧、落后;二是消费水平低于社会的水平;三是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四是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五是消费客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六是老年市场发育迟缓;七是老年活动设施建设滞后,要发展我国银色消费,一要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二要发展老年产业,促进银色消费的繁荣;三要改革现行养老体制,积极推动银色消费的市场化、社会化;四要加强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改善银色消费的人文环境;五要组建各种老年人业余爱好组织。  相似文献   

8.
文艺消费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术语,从不同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意义参照系中它的含义大为不同。所谓文艺消费就是以文艺产品的精神意义消费与商业消费复合体为主导形态,同时包含作为前商品时代遗留的非商品消费的文艺消费、作为指向超越了商品化逻辑束缚的后商品时代的可能境界的非商品消费的文艺消费、各种边缘化的亚商品消费的亚文艺消费在内的一切对文艺产品、文艺服务和其他相关文艺设施的使用活动。消费在历史上的诸种含义也共存于当代文艺消费中。当代文艺消费呈现出商业性与非商业性、产业性与事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膜拜性与展示性、修心性与宣泄性对立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造成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既有收入方面的因素,也有消费心理、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开拓消费市场,就应从清理不合理的消费政策入手,整治消费环境,发展消费信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消费需求与消费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消费需求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当前内外制约因素共同作用,使消费倾向下降,立足于消费结构转型期的出发点,以创造需求,可持续消费和提高消费率为指导观念,调整优化消费政策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教育支出强度、支出结构、生均支出水平三方面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用教育支出总额、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等规模指标对我国教育支出进行规模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都不断增长,但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使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矛盾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地区间规模大小和增速快慢也不相一致;师均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生均支出规模变动趋势不一,校际差距大于区间差距;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在支出结构上,总体较为单一且保持稳定,横向维度表现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基本持平,纵向维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并呈现稳定的一元格局,同时支出结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不断上升、支出结构较为稳定、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无明显关系,但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结构较为单一、科目不够具体、数据较为粗糙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继续增加大学收入以扩大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反映大学功能、不断细化预算科目且公开支出数据等途径,进一步调整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影响着经费的使用效率。本文分析我国当前特殊教育学校1998-2009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发现:经费支出总量逐年增长,但相对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个人经费紧张,奖贷助学金比例偏低,公务费用过高以及地区差异显著等问题。由此建议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并优先保证特殊教育经费支出,合理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OECD主要成员国在公共财政收入、教育支出结构上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大,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例却相对偏低。要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需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我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充分开发财政性教育收入中的其他来源收入。  相似文献   

16.
本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和把握在校大学生的个人教育支出和筹资状况。研究对象为4所重点大学的1341名本科生,调查方法是抽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和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当前的教育支出和筹资方式、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就业意向。问卷内容涉及面较广,笔在此仅分析决定大学生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考察大学生的个人教育支出和筹资状况,兼论大学生对学杂费支付金额的态度以及学生资助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充实程度。  相似文献   

17.
沈有禄 《职教通讯》2012,(13):25-36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至2009年达到近8000元,低于普通高职高专而高于普通高中,近一半的地区的生均经费值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中部塌陷"现象比较明显,京津沪地区要远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又高于西部,西部又高于中部,在2007-2009的三年里,中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几乎总是处于全国最后5位,而北京、上海、海南、浙江、天津、西藏、新疆都是在全国位列前位的地区。青海、上海、广西、重庆、云南、陕西、浙江、四川、新疆这些地区的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中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是较为合适的,其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大致在7:3左右。生均预算内经费全国各地区间的离差程度较大,达0.5以上,全国总的离差水平要大于京津沪、东、中、西部地区的;而生均基建经费的地区间的离差水平要明显高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该值。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的平均教育支出倾向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呈倒"U"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正逐步趋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下降更快;与东部和中部相比,西部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波动最大;与其他阶层相比,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最高,但近几年下降幅度也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教育支出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属性不平衡及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要素运动,是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倾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面对就业率下降等外部冲击时,其支出倾向下降的幅度更大,因而必须给予特别的补偿性政策。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影响着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文章基于1995—2018年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数据和在校生数据,通过计算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公平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995—2018年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公平性总体上处于"比较公平"和"相对合理"水平,且整体上更加公平了;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大于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省际差异较大,公平程度较低;全国高中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有降低的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浙江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其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浙江财政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上,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与GDP增长负相关;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和文教科卫事业费与GDP增长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