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一个着力点。可是有些老师把质疑问难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提出问题,满足于让学生举起小手问问题,而对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却缺乏应对的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问题不能及时梳理,有效反馈。或是处理方式单一,简单地由教师本人作答,形成“生问师答”的僵化模式;或是你问你的,我讲我的,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还是…  相似文献   

2.
陈泉堂 《宁夏教育》2000,(10):55-55
一、创设质疑问难的最佳氛围。1.激发质疑问难的欲望。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其次,还应激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第三,还要倡导争议之风。2,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并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范国忠 《甘肃教育》2002,(11):18-18
在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对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帮助教师确定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案均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质疑问难,意义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提出了不明白、不懂的问题,教师就清楚了学生的难点、疑点,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从学生角度看,首先,质疑问难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因为学生不深入地理解课文,便不可能发现问题和疑点,便不能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明确地写入了基本理念之中。现代思维科学认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 ,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问题又是创造的基础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唤起学生质疑意识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乐于质疑问难 ,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一、唤起学生问题意识 ,使学生想问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看作创新的动力源。我们从教师为学生写的观察日记和教学反思中了解到 ,学生不敢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赵晓玲 《新疆教育》2012,(18):171-171
质疑问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创新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探索。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呢?本文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思结合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文本的课题、插图、文本内容等,引导学生有效质疑,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本文从质疑文本课题、质疑文本插图、质疑文本句子、质疑写作思路四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的培养,以期能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一、质疑答难,为培养问题意识打好基础质疑答难即指学生质疑问难和教师引导学生释疑解难。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一要提倡,二要鼓励,三要引导,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学生质疑后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解疑呢?笔曾连续听过一些安排质疑环节的课,发现质疑后的解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1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巧借教材、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奇思异想、学生自主合作的课堂探究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13.
毛幸运 《考试周刊》2013,(52):35-35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其质疑能力,使其"能问"、"善问"、"乐问"。  相似文献   

14.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此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李蕾 《陕西教育》2011,(5):61-61
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冷静地审视一下目前的政治课教学,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随着政治教师教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教师“一言堂”而独霸课堂的状况已明显改观,但教师浅白直露的设问与学生表面回答问题的热闹相伴而普遍存在:二是教师虽意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但大多仅仅囿于对学生的单向提问,并没有用心去创设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课堂设问质量,切实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习惯。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  相似文献   

18.
韦杰珍 《广西教育》2009,(19):40-40
巴浦洛夫先生曾说过:“猜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生质疑问难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又是创造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就要唤起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一、让信心充满课堂,敢于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  相似文献   

20.
质疑问难,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来讨论。李政道博士曾指出:“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语文教师应当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的某些因素和特点,积极加以培植、引导、鼓励,以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领会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