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球类项目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校大学生的球类项目运动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较为明确,是对球类项目运动的兴趣爱好和提高身体素质;参与球类运动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基本合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有待于更广泛地在高校普及各种球类运动性项目。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更好的促进高校球类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明球类集体项目的涵义,认为球类集体项目中团队信任的特征主要有单一向性、多层次性和过程性.建议球队的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构建并加强球类集体项目团队信任.  相似文献   

3.
汪华 《体育师友》2013,(1):67-68
球类项目因为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因而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懂比赛、会比赛的学生占比太少。文章探索了球类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在中学阶段尽快学会比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于少勇 《体育学刊》2007,14(9):114-118
从团队层面出发,基于集体球类项目球队的团队特征和认知的双重过程理论,沿着集体球类项目球队从组建——发展——稳定这一逻辑思路,抓住信任形成的动态性本质,构建了球队信任形成的动态模型,指出了集体球类项目球队信任主要有预设信任、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3种形态,分别通过启发性途径、系统性途径与习惯性途径形成,3种信任形态因其特性差异而对团队成员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并分别存在于体育团队运作系统中的管理-整合机制、动力-激励机制、制胜力-打造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5.
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训练理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方法.研究表明,训练理念是训练主体对运动训练及其过程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包含了训练观念和训练指导思想两方面的内容.我国同场对抗球类项目的训练理念经历了学习、引入和徘徊阶段,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观念内容和操作内容的断层问题.构建我国科学的球类训练理念要实现观念内容与操作内容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利用球类教学替代传统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在初中体育课中利用球类教学替代传统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球类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许多优势,但球类教学也存在占用场地大、消耗多的不足。将球类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海霞 《体育师友》2010,33(6):27-28
耐力训练相对枯燥,如果方法单一,学生会更加厌恶。因此,要提高耐力素质,需要广大师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耐力练习的内容、方法、形式,让耐力练习趣味化、多样化。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在球类教学中学生对自己所选球类项目练习强烈的参与热情,把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与球类活动的技术性、对抗性、集体性等相融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殷鼎 《体育科技》2014,(2):129-13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对高校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木球、珍珠球、毽球、蹴球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对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很感兴趣和喜欢。  相似文献   

9.
本讲就球类教材的特性、球类项目教学的有关问题,与广大教师朋友做一交流。一、球类教材的特性我们从功能特性、结构特性、运动方法特性和教材的典型性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下:1.球类教材的功能特性球类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走、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  相似文献   

10.
“判断移动反应时”指标在球类项目选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拟球类项目的运动方式,综合运动员视野、观察判断力、重心移动速度和应变反应能力,设计了“判断移动反应时”测试指标及专用仪器.对1018名6~17岁的球类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提供了球类运动员选材的敏感指标并为专项训练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