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傅菊芳 《成才之路》2014,(25):86-86
区域活动是小组化、小班化、开放式、自由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创设环境,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帮助幼儿提高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玉荣 《成才之路》2011,(14):35-35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以下谈一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3.
黄芳 《早期教育》2011,(10):46-48
一、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的策略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自主探索,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有趣的三脚架”活动中,我设置了几个层层递进的操作环节,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幼儿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活动,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它提倡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体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养成探究的态度和精神。幼儿的探究性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过程:创设探究主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幼儿相互交流探究成果—教师进行正确评价。针对探究性学习的不同过程,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问题——探究”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庚 《教育导刊》2008,(10):61-6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要成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探究”,即探寻追究或研究。北师大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中提出:“探究性学习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展开的自主探索活动,是以问题为导引的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展开探索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还能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意识,促进其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手工活动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活动,我尝试从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入手,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帮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从解决小问题入手,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探索,不断尝试,大胆创新,逐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手工活动的组织方式,引导幼儿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技能。下面是我在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沈国香 《山东教育》2005,(33):13-14
在现今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自由活动,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多了,对幼儿即时的语言、行为、思考活动的引导,支持、参与也多了。例如,某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搭积木.过去,老师可以不闻不问。幼儿一个人爱玩什么玩什么。现在呢?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如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主动操作,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仅以中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夹子》为例,通过精选材料、游戏导入、分层推进、互动交流、回归生活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玉芝 《贵州教育》2009,(14):21-21,27
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幼儿来说,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乐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富有现实意义?结合教研活动围绕对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认识、对探究学习中学生活动有效性的认识、对探究性学习中合作交流的再认识这几个问题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对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科学活动就是通过幼儿动手、动脑,在科学探索和科学发现的过程中,使幼儿学会独立做事,学习记录与表达,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发展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名幼儿都要给予…定的关注,使每。一名幼儿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非常喜欢的学习活动,它给予了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引导大班幼儿参与设置各种区域.制定各种规则。同时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引导幼儿在自由选择、自主操作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尝试在操作和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是“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倡导准则之一。“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要当好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同时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尝试动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究性学习是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一、教师引导,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进行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  相似文献   

18.
<正>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幼儿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随着幼儿园多媒体硬件的投入,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得到应用,这种电教手段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时空限制,激发  相似文献   

19.
魏宁 《山东教育》2008,(3):37-38
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新置了一些废旧轮胎供幼儿操作、玩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或滚动或搭建,百玩不厌。在一次活动中浩然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这些轮子这么好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遍布在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忽视。轮子有什么小秘密,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进来的,幼儿都无从知晓,因此我设计了“和轮子玩游戏”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看动画,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认识他们熟悉但不熟知的轮子,知道轮子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纣旨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素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这就对科学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在科学集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介入显得茫然、随意,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介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才能支持幼儿的探究,常出现介入时机不适宜、介入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