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语用学原则,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中的翻译实例,并从探讨TEM-8翻译中的解题策略着手,可以发现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其根本交际意图是译者通过一系列顺应选择寻求原文理解以及译文输出过程中的最佳关联。关联是翻译的根本意图,而顺应则是实现这种意图的具体手段。具体说来,译者通过不断做出顺应选择,寻求最佳关联,获取对原作的准确理解和定位,进而通过系列的顺应选择在译文中产生关联明示,准确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实现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的基本等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对原语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实施的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根据关联性作出的动态推理过程。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关联性进行推理,借助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及词汇信息,推断出原作者意图,从而完成受体任务;同时,译者凭借推断出来的意图,使之在译文中再现,从而完成交际者的任务。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无论作为受体对原文进行理解,还是作为交际者对原文进行表达,都体现出创造性叛逆。关联理论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内容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与理解。小说中的对话翻译就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中的间接交际语,译者从人物对话中获取相关信息再将其传递给译文读者。小说对话翻译的好坏,不仅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且影响读者能否顺利阅读等等。所以在翻译小说对话的过程中,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正确推理并理解会话含义及原作者意图,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词汇进行原文信息的传递。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本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个方面来阐释语用学在对话翻译活动中的作用,进而阐明语用学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迎合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实现其信息、呼唤和美学功能,译者需兼顾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处理,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基于认知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三重解构,在重建译语图式的同时译者应当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为行为准则,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择善而从”的翻译策略。译者通过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的重建使译文词句通顺自然,补充缺失的背景信息,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吸引游客,最终实现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英文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分析了英文药品说明书的文本功能,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实现功能对等。同时认为,译者应把忠实原则引入到翻译过程中,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特征的不同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翻译的趋同性,为了传达原作的意图,使译文获得最佳关联性,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使译文在意义、形式上趋同于原文。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翻译是一个交际过程,关键之处在于译者要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中所有的语言信息和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语境信息达到最佳关联,以使译文读者能最好地理解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义。在语言的具体翻译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翻译是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英汉翻译则是把英语所表达的语言思维内容忠实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所谓理解,指译者通过判断和推理,分析原作上下文的逻辑联系,理清原语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的意图,掌握原文的精神实质,弄清作者究竟在说什么。所谓表达,指译者把他所理解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里尽可能确切地表达出来。译文要做到确切,传神达意,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忠实反映原语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并且能符合译语的语言逻辑。因此可以说。翻译的整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译品就是译者逻辑…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而翻译则是一种转换工作,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有文化的转换。文化现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信仰,价值观和态度是翻译工作者的共同难题,译者必须努力消除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原作者意图与译文读者理解能力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导致交际的困难和障碍。结果会产生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分离、语境假设的耗损或取消以及语境含意的流失或流变等现象,最终造成译文的关联缺失。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采取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重新匹配、语境假设充实以及语境含意呈现等策略,重建译文的关联,使翻译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量收集的旅游景区公示语为基础,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园林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文本的目的,使译文能够向游客提供必要信息。由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按照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要求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等方法,探索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一位法国译者说过:"翻译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步,没有一个准确的理解,翻译很难到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无论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方法,只要译文能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交际目的,就是成功的翻译。有两点体会与方家共享。一、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每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印证,翻译成了一种必然的文化活动。由于语言和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本属于诱导型文本,其翻译比其他类型的文本更加侧重于译文的可接受性.根据目的论,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是:以游客理解为中心,以宣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为目的,在不违背原文主旨大意的前提下处理译文信息量和表达形式,协调翻译委托人与原作者的关系,协调保留原文文化信息与游客理解译文的关系.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之下,译者可采用增译、省略、类比等翻译技巧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的任务就是把两种文字之间的交流障碍消除。在消除这一障碍的同时 ,译者都要经历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认知过程 :译者首先对原语言反复感受、综合分析、编排整理 ,最后吸收并转化为译者的思维信息 ,然后将其思维信息转变为目标语的语言信息 ,进而完成语言文化信息“传真”。译者在进行以上认知过程中 ,必然会对其译文效果 (被理解的程度 )有所期待 (即预期 ) :a、译者期待什么样的译文读者。b、译文将会在读者中产生何种理解障碍 ,这种障碍有多大 ?c、译文是否能像译者期待的那样能在读者中创设最佳语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训翻译过程的实现主要依靠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反应,接受美学则强调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大学校训翻译中,作为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不仅要准确的传达信息,还要考虑译语读者的反应,进而做到在使译文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6.
群众语言来自于群众并广泛流行于群众中间。政治文本中使用群众语言能有效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促进群众对政策方针的理解与实行。在翻译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法、释义法、套译法等多种方法。政治文本有其权威性与特殊性,要求译者在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的形式,但若采用原文的形式会给译文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译者就要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来重新选择译文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介绍与译文之间存在不对应现象,但不能将之简单地归为翻译质量问题。本研究主要以贝克的叙事学框架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源文本和译文的叙事框架、翻译策略以及框架所涉及的价值观念、思维体系及话语权力,指出官方的主流话语、译者及其机构的价值取向、译者的立场意图等影响着非遗产品叙事框架的建立与重构;译文和源文本由此也形成互为阐释的空间,客观上促进了非遗文本的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9.
徐立群 《海外英语》2015,(3):145-146,149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