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基本民主制度,依靠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村民的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再进一步探讨政治参与需要有政治参与的意识,只有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农民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参与意识和经济、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几条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意见,希望通过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实行。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村民自治经过了多年实践后,正在碰到系列障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消除这些障碍,村民自治才有不断完善的前景,我国的政治明才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在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矛盾。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本质是伦理道德思想,他把人看作是道德的存在而非政治的存在,这必然与村民自治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4.
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是三农问题的交织点,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对村民自治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参与的难度和主观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政策环境、制度保障、组织管理、主体素质等方面拓展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村民自治的制度变迁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在起点上,还是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制度效率。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村民真正行使了民主权力,有效地缓解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的实施,推动了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发展的历程、经验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村民自治三十年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村民自治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和成就,总结了村民自治的民主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民主政治的启示。文章认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现代民主制度进入乡村社会之后的复杂互动格局,从其中总结的经验和模式是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知识资源。村民自治开启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民主建设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实行的一项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它给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领导提出了新课题。党的领导将面临新的机遇和考验。本文拟从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走向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的领导面临的问题;村民自治有利于巩固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方面出发,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领导问题。  相似文献   

9.
何泽中博士的新著《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9)是一本系统研究村民自治问题的学术专著,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农村村民自治是我国当前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将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具体要求予以强调。作为一种农村治理模式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制度,村民自治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它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给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毫无疑问,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中国理论界对…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政策基础,农村政治文化是影响村民自治实施效果的文化要因。当前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的运作,既起着正向的形塑作用,又有反向抑制作用;建构新型农村政治文化,是推动村民自治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持与保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宪政制度的创新与民主政治的进步。村民自治是法治之下的由村民组成的“村共同体”之治,强调村民自治主体的宏观性、概括性与相对性。,村民自治的主体是集体行使自治权的全体村民,村民自治的性质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基层自治”。基层自治的特殊性是自治主体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利,是在国家权力之外法律之下的权利自治。村民自治既不同于国家主权之下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也不同于同一社会制度下国家权力有限让渡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1982年《宪法》首次提出“村民自治”这一概念,到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民自治”的性质及职责,自此就确定了村民自治这一基本政策,也逐步确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自治性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尚未完善,政治体制改革又存在滞后性,导致现实中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民自治以及村委会角色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的效率、进一步加快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结合,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推行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制度体系层面、理论研究层面和实际运作层面等方面的问题。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重新修订后,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并影响到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进一步深化。要推动、指导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必须提供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为推动中国的整体民主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农村开始实行村民自治制度.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有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村民自治中的一些经验和作法,对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来自体制内外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希望对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村民自治扩展深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未来展望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和现实、历史发展和国家政治发展、国外经验三个角度分析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总体上,从短期来看,村民自治制度发展方向将是实现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乡村有效治理";从长期来看,自治层次和领域会逐步扩大和提升,但村民自治所蕴含的民主价值理念和价值实现方式不会改变,城市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差异将不再明显,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村民自治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一、村民自治的发展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村民自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其中村民自治是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根据村民在自治组织中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文章以参与民主的新视角探讨村民自治的组织化对于村民政治能力提高的作用和村民基层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我国在广大农村实行的一种最基层的民主政治制度,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要以民主、法治、公平等政治价值目标引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使之保持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我国全社会民主自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村民自治的民主进程中,乡镇政府的政治责任与道德责任是由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学理要求和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实践所决定的。它不仅是一种逻辑或理念,还需要在政治生活中通过具体的内容和一定的制度或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