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有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因此,数学教学要不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们设计了“玩数学扑克”的游戏。比如巩固“6的组成”时,同桌两人拿出每种花色的1-5共加张牌做“两牌凑6”或“藏牌猜牌”的游戏。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体验,  相似文献   

2.
文永生 《教育导刊》2004,(15):64-64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和学生一起“玩”,这个“玩”,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共同参与,它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在“玩”中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写过一篇《把学生当人》的“口号”文章。“学生”与“人”有什么区别吗?这绝不是在玩什么文字游戏,它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是暂时的角色,“人”却是永远的身份。谋求人的发展,才应该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全部责任,那么,真正的教育就绝不只是对学生三年或六年的简单涂抹,而是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4.
一、、讲究“玩”的艺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在作文中如何“玩”?这就要讲究“玩”的艺术。让学生玩得有趣、有序、实在。在“玩”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作文的兴趣。“玩”的方式许许多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形式:1亲身...  相似文献   

5.
已经到来的21世纪是崇尚创新的时代,劳动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过,我认为:创新,是“教”不会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不要仅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使其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中,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科学有趣地“玩”,让孩子在快乐中孕育创意和灵感。一、正确看待“玩”,其意义深远多数人认为,“玩”会玩物丧志,会误了孩子们的学业,最终会“玩”掉前途。其实不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费曼在理论物理界有崇高威望,曾参…  相似文献   

6.
一、精彩的引入,使学生从身边事悟出道理 本节课意在使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结果会不同。从中领悟:评价一件事情、一个人需要全面、客观,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理解(即片面地看)。 这堂课引入时设计了三个生活体验: 1.与学生一起玩“捉迷藏”。 首先问大家:“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玩过,现在还玩呢!”学生答得特别有趣。“那么,咱们一起玩捉迷藏,好吗?”于是,我和学生开始做游戏,还有一名学生做裁判。  相似文献   

7.
廖映红 《福建教育》2007,(12):47-4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探究有时和“玩”融为一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玩“,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萝卜、橡皮泥、沙子等探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的切萝卜,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圆柱筒装沙倒入长方体内……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这时,我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研究圆柱体和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建构主义者皮亚杰说:“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也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实践中学,把儿童学习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我进行了“玩中学数学”的教学研究,提出了“玩中求知,玩中悟法,玩中明理,玩中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玩”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注重学生的情感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蕾兆冲 《辽宁教育》2007,(11):61-62
本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围绕《体育与健康》三维总目标的要求,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感染、思维活跃等特点,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化的故事情节之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橡皮筋”作为学具引入课堂,进行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空间。同时,本课注重学生心智与体能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玩迷宫——学本领——耍花样——画图案等一系列内容来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主体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玩”出乐趣、“玩”出花样、“玩”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吴钒 《广西教育》2010,(4):63-63
学是学生的使命,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与“玩”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是学的高级境界,玩中求知、玩中悟理是玩的高级形式。要凸显新课标中“学”与“玩”的相辅相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经严丽 《广西教育》2013,(31):123-124
阐述在金融基础课程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玩”引导学生学会在“玩”中学习,用案例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用“活动”和“比赛”凸显学生亮点等,激发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教材只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课程的再选择、设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下面是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带领学生“玩”出的一些做法和实践感想。  相似文献   

14.
杨勇老师的文章中,多次说到“玩”,并且加上了引号,读者看了也明白“玩”其实不是叫孩子去玩,而是指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在我们的教学语言中,常常用到“玩一玩”,“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学得生动,玩得愉快”。编者有点耽心:如果不了解自然学科的人或外国朋友看了这样的表述,他们会不会问“他们自然老师上课怎么鼓励学生去玩?”  相似文献   

15.
陈会初 《今日教育》2007,(4S):44-45
近日.笔者到一农村小学听课.上课伊始.教师的一句“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玩”让我感慨颇多——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其内在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孩子的“玩商”.将“玩”与“学”结合起来,让他们于“玩”中求知.于“玩”中悟理.于“玩”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了吗?  相似文献   

16.
孟兆山 《山东教育》2004,(34):48-48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并带到课堂上玩一玩,然后组内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不一会儿,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相似文献   

17.
杨访春 《湖南教育》2014,(12):43-44
德育教育怎么开展?如古董老师那般,板着脸端着架子,用生硬的口吻教导孩子:你该成为怎样的人?抑或是循着孩子们的天性,给他们一些玩的时间、玩的空间,然后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还是借鉴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在生活场中去开展德育教育、落实德育实践?本期德育时空,以“玩”“生活”为关键词,精选4篇小文,希望有更多教师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生活中落实”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4,(3S):36-36
这是一堂教学评比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  相似文献   

19.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与幼儿教育接轨,引导学生“玩”,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动手、动眼、动脑。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自主探究与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工协作、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复习《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联想起“抢三十”的游戏,决定与学生玩一玩。 我对学生们说:“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教室里一片欢呼。可是,当我宣布“抢三十”的游戏规则时,学生们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兴致一下子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