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星计划”是由我国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院士等科学家1997年提出的。2001年,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该计划,这是首个由我国提出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2.
1997年1月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构想(简称双星计划)。1997年4月刘振兴院士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1997年11月欧空局科学项目部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了双星计划与CIuster合作的协定书。1998年11月国家航天局表示将支持双星计划。1999年9月欧空局代表团访华,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航天局提出与双星计划合作的请求。10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双星计划方案可行性论证。2000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了双星计划科学目标论证评审会,包括王大珩等7名院士在内的与会专家一致通…  相似文献   

3.
1997年1月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构想(简称双星计划)。1997年4月刘振兴院士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1997年11月欧空局科学项目部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了双星计划与Cluster合作的协定书。1998年11月国家航天局表示将支持双星计划。1999年9月欧卒局代表团访华,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航天局提出与双星计划合作的请求。10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双星计划方案可行性论证。2000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了双星计划科学目标论证评审会,包括王大珩等7名院士在内的与会专家一致…  相似文献   

4.
如今,人类对太空的探测可谓如火如荼,日新月异,“可上九天揽月”已不再是科幻和神话。2001年,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在巴黎正式签署了关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合作协议。这是我国第一次自行提出的具有创新特色的空间探测计划,即双星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5):F0003-F0003
1997年1月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构想(简称双星计划)。  相似文献   

6.
“双星”,就是我国新启动的“双星计划”。为了全面了解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空间环境,国际空间局组织实施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日地系统探测计划,简称“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双星”是我国在这个计划中实施的第一个探测项目。你可知道“双星”中的“姐姐”叫“探测一号”,是一颗赤道卫星,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起程,先行飞入太空,像“嫦娥”一样,飞舞在地日空间。它的“妹妹”叫“探测二号”,是一颗极轨卫星,将在2004年7月起程。“探测一号”很“勤快”,升空不久,于2004年1月3日就开始向地面传回数据。科学家对传回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它探测到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2000年,我国首次公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定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预先研究。2001年,国家航天局公布,我国启动了“双星计划”,并将目光投向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力争在世界空间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使我国深空探测术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为此,我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就以下问题答《科学时报》记者问。  相似文献   

8.
7月25日15时05分,"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地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9.
本丈于2008年8月发表于国家一级期刊《科学通报》上,本研究工作由我校物理与信息工程系陈文聪博士和曾庆国老师合作完成,并得到了陈文聪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星与含致密天体密近双星的演化》(项目批准号:10873011)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2009HASTIT011)两个项目的资助.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果瞩目,众星云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为首的课题组携"双星"出场,并获得该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它就是著名的跨越极区和赤道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泰勒(Taylor)和赫尔斯(Hulse),表彰他们于1974年首先发现了脉冲双星,该发现开辟了引力研究的崭新领域,该脉冲双星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实验室”,可用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一:加速运动的物体能发射引力波。脉冲双星的发现对天体物理和物理力学有重大意义,为人类更好地利用自然力量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报上海讯 我国著名女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天文台教授叶叔华倡议的一项跨世纪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日前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议上,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热烈响应。有关国际学术组织通过正式决议。确定由叶叔华领衔组织实施这项规模宏大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为例,分析了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为了培训企业适用职业技术人才,普遍实行了“工读课程计划”合作教育。早在1962年,美国曾成立了全国半工半读合作教育委员会。1963年美国颁布了《国会职业教育法令》,明确规定联邦政府要资助中学的半工半读教育。1968年,美国又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合作职业教育是一种由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的职业教育计划,学生通过轮流在学校中学习和企业中工作的方式,接受必修的普通科目和职业科目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由学校与企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中国教育部推出“春晖计划”学术基金,以资助中国海外学者参与中国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我是首批获得“春晖计划”资助的留加学人,并在过去的10年里,由我主持的中加燕麦项目合作连续得到“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对民办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横向表现在民办高校人数在规模上一直在增长,呈现出增长指数趋于稳态的成熟期;纵向挑战表现在高等教育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必须探索新途径,学习公办高校的经验,创新民办教育的办法。教育部2014年提出“2011”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为高校探索协同育人提出了指导性的方向,基于系统理论下的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研究为高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新视角。在多主体共生的社会语境下的协同合作关系中提高了各主体间合作的空间维度,由简单的二维合作关系,提升到由协作而激发多方位、全时空、多主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引导民办高校主动形成教育教学系统、学生工作系统与社会协作系统共同作用的思想政治育人系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探索合作模式、工作规律、育人方法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四川大学与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合作的全球最"高"数据库——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康河计划"负责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社会人类学专家艾伦·麦克法兰教授被聘为川大名誉教授,他将带领他的团队加盟这项合作。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正成为国际趋势。目前,由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共建的"无限数字空间"项目,是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由自发性探索上升至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更多样化.产学研合作的快速发展是我国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政府在财税政策、科技计划等方面支持的结果.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对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航天飞机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教育》2009,(1):179-180
1.大地质计划 所谓“大地质计划”,是由世界各国地质调查局参加,使地质图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获取的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是英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2月发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