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她力图挣脱传统的束缚,追求本能的快乐、自由和生存;另一方面,她又时时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甚至还不自觉地坚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念。根据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斯佳丽内心的“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正是形成她复杂矛盾性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斯佳丽??她是斯佳丽,拥有狂野的爱尔兰血统,却又不失优雅的法国人的风格。她狂妄但不失温柔,她精明但总抓不住幸福,她热情也很自私。她所有优缺点组成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女性。她是斯佳丽,《飘》中的女主人公,一个我最欣赏的人!欣赏之一:百折不挠的意念斯佳丽是美国南方庄园主的千金。动人的斯佳丽富有且快乐地生活了16年。但战争夺走了她所有的梦。斯佳丽精明善良的妈妈被战乱中的疾病夺走了生命,斯佳丽富有的家也随着动荡的社会变得一贫如洗。最要命的,则是斯佳丽最爱的阿希礼也离她而去。但只因她是斯佳丽。…  相似文献   

3.
唐泽雪穗是《白夜行》中对任何人毫无感情可言、为达目的不惜犯罪的狠毒女人;斯佳丽是《飘》中为保护庄园、照顾家人而泼辣敢干的自私女人.一个是推理天王东野圭吾笔下的“恶女”,一个是米切尔作品中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乍看两个人物形象没有任何联系,但东野圭吾在小说中建立了唐泽雪穗和斯佳丽的某种联系,姑且将这种联系称为“模仿”.唐泽雪穗在少年时期就非常喜欢看《飘》,总是到离家不远的图书馆借来看.她欣赏书中斯佳丽这个女人,她对斯佳丽能够战胜困难,摆脱寒冷饥饿,过上高贵富裕的生活心向往之,同时也对她的自私自利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性格感到受用进而崇拜.成年之后的她,更是以斯佳丽为人生范本,不断地进行着伤害他人来满足自己对物欲、控制欲极度渴求的人生.通过对唐泽雪穗与斯佳丽“模仿”关系的比较,简要论述两位女主人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这样比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斯佳丽她是斯佳丽,拥有狂野的爱尔兰血统,却又不失优雅的法国人的风格。她狂妄但不失温柔,她精明但  相似文献   

5.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美国内战为历史背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斯佳丽这一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里以斯佳丽的性格分析为主线,阐述了斯佳丽性格的双重性,她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她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探究了斯佳丽性格形成的根源,并指出了斯佳丽性格的缺陷所在,目的是在鉴赏人物性格的同时,探讨该人物性格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火交融的"乱世佳人" --斯佳丽性格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其代表作<飘>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斯佳丽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水一般的温柔和火一般的热烈.这两种性格在斯佳丽身上相互交融,相互依赖,令这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饱满,既成功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的矛盾统一,又显示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极高造诣.  相似文献   

8.
斯佳丽那特殊的复杂个性,形成了她那特殊的婚恋形式:对阿希礼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三次以物质为前提的婚姻。  相似文献   

9.
超越以政治功利和道德批判为出发点的传统文学批评,完全从“人”的角度,对 《乱世佳人》一书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她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 迥然不同的言行和表现,运用社会学理论,即社会变革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分析斯佳丽由种植园奴隶主向新兴资产阶级转变的人生轨迹,揭示这一人 物的典型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里塑造的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敢于反叛传统,冲出"男尊女卑"传统偏见的藩篱,敢于走出家庭,投身于"男权"世界,为争取女性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奋斗.同时,她在爱情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彷徨和迷惘.她所奋斗过的足迹其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玛丽·凯文·蒂龙是尤金·奥尼尔的名剧《长日入夜行》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女性,她扮演着"瘾君子"、"疯女人"的角色。剧中的她生活在父权意识形态下,她试图自觉地履行传统女性角色的规范和标准,承受着男性话语霸权下的角色冲突和心理失衡。她不停抱怨但却如同失语。这一切,都需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2.
琳达·罗曼是亚瑟·米勒的名剧《销售员之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女性,她扮演着“好妻子”、“好女人”的角色,自觉履行传统女性角色的规范和标准,生活在父权意识形态下,承受着男性话语霸权下的失语和角色冲突。这一切,都需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3.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奇异而又真实的悲剧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凯瑟琳身上存在着人格的分裂.她一方面想忠于自己的灵魂,一方面又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自我”与"超我”在她身上并存,并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贪慕世俗的有形的欢乐,她背叛了自己的灵魂,并因此铸造了她的悲剧.她的困扰、反抗、痛苦,甚至死亡都是由她的双重性格、她的人格的分裂造成的.这样真实的人性也同样寄居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形体之内,并不断地进行交锋和斗争.  相似文献   

15.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但我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火热的小叛徒”。  相似文献   

16.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她塑造了"丑陋"的男人众生相,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解构颠覆了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男性形象,以此警醒男权文化偏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男性的性格与生活也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止宫休舍"一句里的"舍"字,向来有两种不同释义:房屋或休息。文章通过文献对比、语法分析和联系语境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舍"在该句话中是房舍义。  相似文献   

18.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已经具有了深刻的消费文化属性。消费文化为教师角色带来两重危机:一方面,消费把教师角色推向“经纪人”,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消费者和被消费对象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惟有积极变革角色,成为服务型、管理型、对话型、学习型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中的反抗行为越来越多。反抗行为似乎与人的天性有关,心理学与社会学也可以为教育中的反抗行为提供一些分析的视角,但从最根本处来说,教育中的反抗行为与教育实践具有的"守旧"性格有紧密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行为,这是教育的"先天"特点,正是这个导致了教育的"守旧"取向。因为"守旧",所以反对"偏离",然而教育又要启迪智慧,促进人成长,所以"鼓励创新"。在新的环境下,这一矛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