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的基础上事实上形成了对于平等、公平及正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正叉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正义观;围绕着实践的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基于个体自由、社会平等以及历史进步的实践正义观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公民观是对资本主义传统公民观的扬弃。首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的"自由、平等"的公民观,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的阶级虚伪性与历史局限性。其次,资本主义公民观存在明显的理论与现实语境的缺陷。为此,马克思对这种公民观进行了充分的批判,建构出以社会人载体形式存在为内涵的公民观。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来看,资本主义法治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治的批判深深扎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现实,从拜物教观念、劳动、生产关系三个角度层层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治虚伪性与狭隘性的经济动因以及不平等、不自由的价值实质。其中,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观念内涵了人本质的物化现象,成为制约现实社会法治遵循的主观因素;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中剩余价值剥削的本质,成为法治与自由相背离的现实基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关系成为"私人利益"合法化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阶段,并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的数字劳动关系。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数字劳动通过劳资关系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为此,需要正确对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劳动异化的关系,摆脱数字劳动异化、突破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积极寻找缓解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并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鉴于逻辑结构以及考察对象的局限性,使得对于"人与人相异化"这一规定的分析陷入逻辑矛盾中,因此马克思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悲惨境遇而导致的前三种异化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转向市民社会,不再从孤立抽象的人的角度研究异化理论,而从多元主体逻辑框架分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作为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本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用交往异化理论从主客体二元逻辑结构分析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领域,而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领域进行分析,丰富了异化理论的内涵。同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与其成熟时期的思想交相呼应,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个人受抽象统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人本思想以及对物化社会的批判为展开对拜物教的系统批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再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个人社会本质异化状态的概括,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体系异化性质之批判,并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从个人与个人相区别的维度规定人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正义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形式正义的过程中孕育的,经过了形成、转变到成熟。从“现实的个人”的实践出发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解放,马克思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平等、自我实现发展和全人类解放,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着全人类何以可能在未来理想社会中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正义目标而确立。  相似文献   

12.
面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与异化,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了沉思。他在赞同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实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解放的同时,又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及心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解放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放美学观:人的解放的实质在于人格、精神与美感上的爱欲解放,而爱欲解放得以实现的关键途径是艺术和审美,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批判现实社会、加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力量的功能。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突出了艺术、审美与人的未来的深刻关联,值得借鉴。但这一丝毫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艺术审美救世观只能是一种主观设想。  相似文献   

13.
胡萨米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观.首先,他阐述马克思的社会道德观,他认为马克思是基于社会道德观来评价资本主义;接着,他阐述了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原则;最后,他论述了马克思依据分配正义原则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的观点.胡萨米对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观的研究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研究的重要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是在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自我异化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本质异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权化了的世界,正是由异化劳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异化.它表现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同时,又表现为那些体现着所谓"正义"的《林木法》《谷物法》《工厂法》等法律条文,都不过是工业资产阶级、贵族和不法商人为了攫取一切可能利益的庇护伞.于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异化,决定了在市民社会的日常交往活动中出现的交往异化,而这一切又都是由商品和货币这些异化存在物决定的.因而,从"异化劳动"到"交往异化"的转变,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从带有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因而,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实然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发展是个体根据自身的特性自由发展全部的才能。因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所以其成为马克思一生苦苦探寻的问题。在扬弃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人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人的自由发展的人学基础。马克思在深入资本主义社会中,研究发现了偶然性个人的异化状况,深刻揭示了异化劳动的产生根源,并尖锐批判了资本剥削的内在本性。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马克思逐步形成了一条以"消灭私有制"为根本、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保障的自由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埃内斯特·曼德尔(1923—1995)是当代"第四国际"即托派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家,对当代晚期资本主义和传统官僚社会主义的批判是其思想之两翼,革命理论则是联结这两翼的枢纽。对马克思主义异化论的阐发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层面,曼德尔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出发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四种异化形式及其根源;在理论层面,曼德尔分析了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矛盾性的发展与转变,并据此揭示了对马克思异化论的各种错误理解背后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观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和彻底革命性。  相似文献   

18.
工资是马克思<手稿>中经济研究的起点.马克思的分析表明,工资尤其是最低工资体现了劳资间深刻的利益对立;工资始终是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异化劳动相一致的,它体现了劳资伦理关系在契约形式平等下的实质不平等.劳资伦理关系不是自由与平等,而是以资本对劳动的占有与剥削为本质的雇佣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观虽然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他深刻地启示我们:要防止和克服劳动产品异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要防止和克服劳动活动异化,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理念;要防止和克服人的本质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人与人的关系异化,努力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是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早期萌芽和存在形式,而现代社会的物化现象则是异化劳动的当代发展与普遍存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物化批判基于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主体性与自由丧失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