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谈“转注”     
在对传统“六书”的解释中,以转注说纷讼最多。其纷讼的凝聚点有二:一是对“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转注界说的理解,二是转注与其它五书的关系。本文拟从对许慎转注界说探源入手,在此基础上来认识转注字的形成、与其它“五书”的关系及其在文字学上的意义。 一、论《说文》的转注是有相同构字部件的同源分化字 如果对历来的转注说作宏观的类的划分,则不外乎主形说、主义说和主声说三大类。主  相似文献   

2.
转注字除正例外,还有变例的转注字。传统观点认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本文指出这些字的字形结构都具备了转注字界说所规定的基本特点,应该是转注字,不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3.
“转注”是“六书”中意见分歧最多的造字法则之一。文章论述了“转注”与“六书”中其他类别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的“转注”观体现的转注字的特点.并从历史与心理的角度揭示“转注”字的成因,根据《说文?叙》及历史背景来探明许慎“转注”字解说失误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转注字的例字谈起——与陈殿玺先生商榷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殿玺先生的《质疑义旁表字义的转注说》对转注字的例字有不少误解,如误解“眼,目也”是引申义,“目”与“眼”不同义;误解“香”和“馨”不是一个概念;误解“牺”字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说成是转注;误解“巴巴”“爸爸”是联绵字;误解“老”是转注字,又是会意字。现和陈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此文是和陈殿玺先生探讨“转注字”这个六书中千古之谜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正确认清“转注”二字是“转语注声”的缩语,“转语”是分化转注字的原因,“注声”是形成转注字的过程,这是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关键问题;第二,正确理解“考”“老”二字的关系,“考”是因“老”转语,加“丂”为注声而造的转注字,而“老”是转注字“考”的原字,仍是会意字,不是转注字,这是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中心问题;第三,正确认清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是澄清这个千古之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评段玉裁的转注观——六谈六书之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代文字学家戴震、段玉裁等认为转注字就是“互训”。换言之,同义字就是转注字。影响较大的是段玉裁。他的《说文解字注》对汉字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他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不少补充,也纠正了一些失误。同时也把他的转注观点塞满了《说文解字注》。可惜,他的转注观点是非科学的,也不是许慎的原意。说他的转注观不科学,是由于:一,片面理解许慎的转注例字“考”和“老”的关系;二,混淆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三,曲解“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含义;四,强分“造字”与“用字”。  相似文献   

7.
第二节 孳乳变易字的转注与假借 孳乳是指“义自音衍”,变易是“音义相雠”。所谓“义自音衍”,即“声通而形义小变”所谓“音义相雠”,即“形异而声义俱通。”①章太炎说:“一字递衍变为数名……此其塗则在转注假借之间。”②转注、假借是汉字发展繁衍的必由之路。孳乳以字根为起点,以假借为条件,以转注为归宿,以同源字族共有的中心意义为核心,形成具有亲属关系的同源字群。《文始》正是以转注假借理论贯穿全书的。 章太炎在《转注假借说》中列举的转注字和《文始》相较,既包括变易字,如:  相似文献   

8.
转注字是“六书”之一,是汉子六种表义方式之一种。它是一种字,不是一种字义。朱骏声则认为转注字就是引申义。本文对朱的转注观进行了剖析,指出:朱把文字的字义中的引申义作为转注字,是把文字这个概念和字义中的引申义这个概念等同起来。这是混淆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朱的转注观点是受清儒们的“四体二用”框框所囿,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10.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概括地表述了“指事字”之界说,义例参证,文辞简约.然综观文字学史,人们对其界说,却颇多非议.我们认为,许慎对“指事字”的界说,是最明了的,也是比较科学的,是其对汉字产生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后,给予指事字的本质特征的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11.
讨论如何运用语域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首先简述语域理论内容;然后运用例子具体说明如何将语域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中;最后对词汇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成管理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关键在于为人、为事、为学合一之道德境界修炼。在行习上,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掌握读书与治学方法,如学、问、思外,最终要落实在行,即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功夫上,达到"知行合一";在研究上,运用和把握基本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等,提升领导境界,实现"修己安人"目的,进而促进大成管理哲学思想的深入探究和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原型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探讨了如何把原型理论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教师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要立足于基本词汇的讲授,特别要注重多义词以及它们的隐喻延伸运用,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来学习英语词汇,如何通过认知能力找出词汇的典型词意和非典型词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文论的教学中,我们本着以元典为基础,面向元典,熟悉元典的原则,要求将字词之类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本身,以及与理论相关的文化背景、学科背景等相关知识统一起来进行教学,使理论能够科学地、合理地被学生所掌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根据模因的传播形式与成功模因的三要素,探讨形成这种中文流行语中的日语单词复制现象的原因,进而探讨这种文化逆输出现象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关联理论来评析对词的语用意义的理解,词的意义与语境的关联性越大,那么语用意义就越容易理解。文章先简要介绍了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词的语用意义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分别对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进行阐述。得出,在对词的语用意义进行辨识的时候,一定要将词的意义置于其相应的语境中,结合语境来寻求最大的关联性,从而达到对词的语用意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在论述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理论的词汇习得与教学: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习得及其隐喻意义;借助隐喻深入理解一词多义,把握多义词的语义理据;熟悉英语的隐喻思维,注意英汉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维特根斯坦的语义整体论,从语词的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探讨其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启发。在对维特根斯坦后期语义整体论的两个主要概念:即语言游戏说和意义使用说的分析基础上,文章认为整体论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有两方面:第一,词汇的习得与语词意义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词义的理解在于对词汇的使用;第二,词义的理解离不开相应的语境,因此语境知识的补充是提高词汇习得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翻译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词语翻译问题,按字面意义翻译,译文往往晦涩,不通顺,不能够充分表达原义。在这种情况下,应从词语的具体语境入手,寻求答案。通过Cruse对词语意义的分类,探讨了具体语境下词语的翻译,并通过一些具体例子阐述了具体语境中词语翻译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规范责任论的核心概念,起源于德国,后流传到日本得到发展。我国刑法中没有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其越来越受到我国刑法界的关注。我国应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现行犯罪构成体系中对其正确定位,尽快地恢复“亲亲相隐”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