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它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确保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对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试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人口教育、人才选拔的一种有效机制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建立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考试公平的内涵,并结合考试公平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实施考试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考试公平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作为社会人才教育和选拔的一种有效机制,已在中国乃至世界延续了千余年。因其本身具有的相对公平性。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我国由于优质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在资源的分配考试中出现很多不公平的竞争现象,有些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所以建立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到了我们认为较珍贵的信息,为使大家能参与“我国考试制度中公平性的缺失与完善”课;题的玳管研究,我们公布出问卷的全部内容以供廖考,集思广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提出遏制教育腐败、改革考评机制,促进终身学习,弘扬诚信文化,完善我国各级各类考试制度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总结古代考试制度,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考试制度发展的规律,而且对我们改革考试制度、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概况作了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考试是一种早已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平等竞争”是考试制度的灵魂,“公平、公开和公正”则是考试制度的核心。教育考试不仅是社会育人、量人、选人的重要机制,而且是社会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在教育机会有限、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马尚玮 《现代教育》2006,(5):112-113
古往今来,考试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行之有效的机制,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手段,是一种带有激烈竞争行为的活动。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代的高考制度、自学考试制度,考试被全社会赋予了毋庸置疑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然而,在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现代社会,考试的公平、公正和权威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  相似文献   

7.
姜传松 《考试研究》2008,(2):116-125
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考试经历了前制度阶段、准制度阶段和制度化阶段三种历史形态。从非均衡到均衡,考试制度演进的动力,来源于现实需要对考试制度绩效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考试制度绩效主要受公平与效率两大因素的制约。其中,公平是考试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效率则奠定考试制度合理性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制度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促进教育平等,实现“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功能,催生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学考试制度要立足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准,坚持开放的特性标准,充分发挥自学考试所特有的“选拔”、“培养”和“自学”三大属性。有中国特色的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自学考试制度在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制度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促进教育平等,实现“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功能,催生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学考试制度要立足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准,坚持开放的特性标准,充分发挥自学考试所特有的“选拔”、“培养”和“自学”三大属性。有中国特色的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新形势下,必须理性的认识自学考试制度在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调动了古代社会人士的读书积极性,促进了中国社会流动的有效实施。它同时兼具正式组织和文化观念两种组织机制,提供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基础,维护了古代社会的稳定。但在整个考试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其制度本身违背了选拔优秀人才的初衷,遭到了历代人士的质疑与批判。他们认为科举制度存在考试内容与选材标准的错位、考试标准与选才途径的悖论、科举选拔与人才培养异化、科举之“封建糟粕”的符号化等弊端,从而导致选才制度的僵化,造成真实人才的缺失。当下,我们应该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科举制度,批判地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青年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根本体现,而育人功能的发挥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必须注重其系统要素的相互关联,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博雅教育,在耶鲁大学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由蔡元培先生在改革旧北大期间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本科通识教育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普遍践行的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在课程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内涵。分析国外一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我国有关高校的探索性做法,可以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尽合理需要加强政策的调控引导,江苏高考生源逐年下降需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入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试点项目,根据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强化内涵建设,根据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学习空间,在先试与先行的基础上提出思考与建议:推进招生改革,确定苓专科生的合理比例;调整院校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创新发展方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并预测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未来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涉及多维因素,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革命性内生力量,教育技术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核心,彰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之先锋作用。教育技术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标准有其现实、历史和内在的要求。提高全员教育技术认知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技术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先进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大力开发人才培养资源等是教育技术视角下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精英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的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分流教育,也是一种差别化的可以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新加坡通过采取精英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其独特的精英教育培养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新加坡精英教育体系是一种通过分流考试选拔精英并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精英教育培养体系。中国的国情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仍然需要再实行精英教育,但是我们的精英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通过研究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培养体系,借鉴其成功之处可以给我们的精英教育带来启示,提高我国的教育实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师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从高等教育大环境、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现代教育观的变化、地方高等院校评价评估、教育、教学对象特点及教师个体心理因素几方面探讨地方高等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动力,以学生自由选课、弹性学制、导师制及主辅修等作为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学分制是当今各国高度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改革发展趋势。在结合国内外学分制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学分制的内涵特点、实行学分制的意义、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学分制改革措施等问题,对于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在校生的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网络教学以其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构成的交互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测评的多元性等特点,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五步导五步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之问"掀起了拔尖人才培养的热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搭建起文化平台、资源信息平台、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创业平台,形成平台系统,注重营造成才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