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博览》2022,(9):80-81
<正>一、专题培训,促专业发展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省市县合作项目。东海县乡村中小学心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以"心育骨干教师的团辅技能提升"为研修主题,以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专业教师团队素养提升为核心,以促进县内全体师生(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主旨,促进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发展。培育站32名学员来自全县各乡镇高中、初中和小学,大多都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或者心理相关专业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计划在"十三五"时期建设100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学段,为乡村学校培养3000名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虚实相生的培训基地、灵活组合的课程安排、精心遴选的良师益法、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强劲有力的专业支撑,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素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乡村学校骨干队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结合连云港市"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的研训实际,对乡村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育站"研训范式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能发展现状,然后论述了乡村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能发展路径,包括培育专业情怀、树立教育新理念、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和数字素养等。  相似文献   

5.
从2016年4月起,江苏省全面推进以提升乡村教师素质为抓手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一年多来,全省80个市级培育站、133个县级培育站已培训乡村骨干教师6000人。江苏省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建设着力从乡村教育的关键处出发,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开启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通道。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7.
乡村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品质的提升,需要现代化硬件设施的投入,需要课程设置的优化,但关键还在于"人",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决定着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品质。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以"一起做研究"的实践研修理念,以问题引领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化"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理解学生、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政府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部分培训低效仍是阻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培训需求分析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路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对教师专业素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行诊断、确定的方法。当前,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不容乐观。以骨干教师提升国培项目为例,在OTP模式指导下明确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中现存的三个"缺乏",建议关注需求分析的覆盖对象、数据收集、对象需求类别、对象需求变动以及从战略高度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改善优化裨益加持,切实提升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是将共性化教育理念与乡土化教育特质统整融合,在回应全球教育趋势和乡村教育诉求中促成乡村教师发展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感等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向度表现为秉持“嵌入乡土”的发展理念、优化“取材乡土”的知识结构、强化“回应乡土”的教学能力和培育“热爱乡土”的教育情怀等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困境在于发展理念失真,专业化思维制约着公共精神的扩散;知识结构失衡,乡土知识被挤压排除在专业知识体系外;能力养成失准,过于重视对教学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乡土文化失落,教育情怀在向乡土社会扩散中面临枯竭。回归乡土世界以彰显乡村教师的公共责任担当、补充乡土知识以完善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乡土智慧以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回应能力、厚植乡土情怀以涵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品性,是破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困境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在实践经验的积极改进与自主发展能力的精心培育,以新疆库车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为载体,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探寻借助培训有效促使民族地区个体教师素养提升的变革经验.项目研究证实"以循证素养统整培训目标、以循证研究重构培训课程、以循证实践重塑培训生态,建构'1+1+N'培训支持系统、循证式培训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培训范式可以有效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内生力养成".  相似文献   

11.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的意义重大:有助于贯彻国家"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有助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但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在当下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乡村,促进乡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吸引、保留和发展乡村教师是一个时代难题。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县域样本需要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乡村骨干教师流失”“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采取唤醒认知、职后修炼、强化交流和优化环境四大策略,从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能力及城乡教师双向流动等内容入手,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省中的县域示范,做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价值支持、文化支持和信念支持。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乡村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教育公平步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促进全面进步,必须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搭建良好平台,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基础在乡村教育,关键在乡村教师.新型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化在给乡村教师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在专业特质、专业价值、专业境遇、专业自我等方面产生遮蔽与迷思,遭遇身份认同、生存状态、自主发展、专业文化、职后培训等现实困境.乡村教师现实困境的超越和突破,必须注意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减轻乡村教师生存压力;培育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强化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升乡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厚植乡村教师文化情感,激励乡村教师文化自觉;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推进乡村教师菜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如何培养师范生在未来成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教师如何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特定需求以及具有乡村从教情怀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学校的2588名师范生和337名新手教师的抽样数据,考察了当前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情怀及教学素养现状,构建了促进师范生走向高质量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结果显示,师范生尚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扎根乡村从教的情怀薄弱;接受乡村地方性教育的培养匮乏,乡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研究进而构建了融入乡村地方性的24条培养路径的职前培养项目。调查发现该融合路径得到师范生和新手教师的认同,有益于师范生的乡村地方意识、乡村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地方情感培养。由此提出重构师范生适应乡村从教的培养课程、探索设置乡村教育专业、加强入职支持、保障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是解决乡村师资短缺的有效办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贯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以河北省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归纳整理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讨论和教师研讨等方式,界定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数学情怀、数学思想和数学教学,探索其培育的具体途径,以期有助于完善全科教师培养理念,提高乡村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专业发展困境。贵州省依托2021年起推进实施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积极探索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初步形成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明确目标任务,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研训导”一体化机制,以跨校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以主题式研修训练为重点,以三级专家指导委员会为保障,系统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三是设立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以“小精实新”课题研究为驱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素养,推动乡村教师及学校持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