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着留学热的发展,学者们对中外留学现象也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留学政策对留学教育的影响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动机与特点研究,来华留学的结构、意向和趋向研究,中外留学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外留学现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但是,重复研究比较多,深入研究还不够,实证的调查研究尤其缺乏,提出问题的研究多,解决问题的研究少,出国留学问题研究多,来华留学问题研究少.我国有关留学方面的研究,亟须提高研究层次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受到普遍的关注。文章对留学,来华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的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近年来学者对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与评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并更好地指导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外国专家聘请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国外智力,聘请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学者来华工作,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院校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依据。高校引进外国智力的工作历经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有...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的建设,使沿线国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交往和合作越来越密切,为我国高校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探讨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努力提高聘请效益 做好外国专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提高聘请效益 做好外国专家工作石莹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华任教和讲学,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引进国外智力,发展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师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高层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改革开放商...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选择来我国留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量化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教育的政策变迁和实践发展。我国留学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总体规模较小、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均衡、管理和培养质量与我国学生差异较大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改进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留学教育问题涉及范围广,国外比较教育界对其研究起步早且深入透彻.相对来说,我国学者在出国与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更重视前者,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国际留学现象、来华留学本质、必要性、对策等浅层方面.其实,研究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问题更具战略意义,因为它是发挥我国大国影响、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加快高校发展、谋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外国专家引进工作由学校工作的幕后走到了前台。文章就目前高校长期外国专家工作的聘请环节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外国专家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招收高层次外国留学生力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研究生来华学习。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学生专业基础和汉语基础相对较差、缺乏适合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课程体系陈旧、毕业附带条件过多、硕士学位单一、学制偏长和轻视过程培养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来华留学教育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和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象征。目前我校留学生宿舍条件较为落后,部分学生选择校外租住,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加以管理成为我们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发展提出新要求,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热点问题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外语界针对英语学习者"思辨缺席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CNKI为数据库来源,精选了自2004至2013年十年间发表于国内外语专业核心刊物的30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综述,希望对读者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问题在国内近年的研究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汉语热”在世界的日趋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涌入我国学习汉语,但他们大多学习周期短,对语言的预定目标却不低.如何快速有效地帮助留学生们提高他们的汉语学习能力,也日益成为了汉语教学工作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任教院校的韩国留学生为例,总结归纳对外汉语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在分析本校韩国留学生特点及研究吸取以往汉语教学专家学者正确观点的基础上,与同事们确立了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四条原则,即实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并在这四条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理念和技术都是从国外引入并逐步加以本土化的。国际交往对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我国首次全方位关注教育技术国际交往的研究,其意义就更为重要。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当前的主要途径有国内师生出访交流,国外学者来华作报告、进行合作交流,对国外学者进行专访对话,学者赴外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举办国际会议,以及翻译国外著作等。10年来,随着国际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其研究越来越广泛并走向深入,主要集中在学科发展、远程教育和学习模式等10个领域。这些国际交往使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研究领域得到拓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规范。评估10年的国际交往,今后更应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提高交流实效,重视国际项目合作,避免停留在表面或流于形式,要以一种平等合作、批判性、包容性的态度进行国际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rise of educational mobilities worldwide,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educational sojourn, especially that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students, have come under greater resear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mongst diverse kinds of Chinese students/scholars abroad,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type that finds themselves in a unique country under equally unique circumstances: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t pre- and undergraduate levels in Singapore under Singapore’s government-sponsored “foreign talent” scholarship schemes. Based on an ethnographic study conducted over a 16-month period in China and Singap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account of these Chinese student-scholars’ sociocultural experiences in Singapore under three headings: (1) privilege—how Singapore’s “foreign talent” policy endows considerable privileges, opportunities, but also responsibilities on these Chinese students; (2) prejudice—how and why these PRC “foreign talents” encounter certain local discourses of discrimination and exclusion; and (3) predicament—how they sometimes experience complex and conflicted feelings about being made Singapore’s “foreign talent.”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究——以越南留学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断地增加,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语言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160名越南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从汉语的学习主体———越南留学生本身的特点(学生对汉语语言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等)来对越南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Zhu Qingshi,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said that since the state resorts to relatively high remuneration and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to attract "foreign Ph.D.s" back to China, whereas "native Ph.D.s" must wait in order of seniority for better treatment, who wants to study in China, to pursue advanced studies, or engage in research? Various departments, regions, and news media frequently make vigorous publicity for the sake of "image-creating projects" when one or two people who have gone abroad to study are attracted back to China by means of high salaries and good treatment.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inside China feel hurt when students who come back from abroad fail to convince people of their superior talent. Everyone knows that the best table-tennis players are to be found on the national team, and only those that the national team does not want, go abroad. If, one day, the public feels that the b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is to be found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Engineering Academy and among only those who do not want go abroad, there will be hope for a change in th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 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增加受教育者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外籍教师的引入更有利于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以人为本,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外籍教师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我国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群体中留学人员的学位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留学出国与归国人员发展趋势的分析,考察留学人员对我国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学工作,以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本对如何吸引滞留国外的留学人员回国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多维度、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同行专家评估的作用。基于8位国外教育专家、10位华人教育专家和11位内地教育专家的评估报告,从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程度、当前表现、制约因素、提升路径、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中外学者在中国增强原创性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贡献,加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加快科研激励与评价制度及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共识与认知差异,拓展了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深度分析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With the significant rise in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more students and scholars have returned to China recently. But there is limited literature examining academics with foreign degrees and their research productivity. Using the data of 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in Asia (APA) survey, which was exercised in 2012, this study expa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s with foreign degre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examines their research productivity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ose with domestic degrees. Results show that academics with foreign degrees are more productive in coauthored foreign articles and receive more research funding, leading to higher research productivity, than do those with domestic degrees. The author also finds that some international factors might have increased academics’ productivity, especially, in publishing articles in a foreign language. Im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about how to provide more research funding an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s at a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to enhance their research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