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选择来我国留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量化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教育的政策变迁和实践发展。我国留学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总体规模较小、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均衡、管理和培养质量与我国学生差异较大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改进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来华留学教育与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和国际留学教育状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无论在规模、层次、专业,还是在效益、国别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其导致的原因主要有观念滞后、宣传不够、管理不当和语言障碍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来华留学教育新的使命.本研究通过对世界前八大留学目国最新位序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是影响留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投入、政策支持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作进一步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源国双边贸易关系、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奖学金政策对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具有积极作用;地理距离、学历学位互认政策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具有负向影响;生源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距离对不同类别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国际联结机制,构筑服务"双循环"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以质量为根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能力;以资源为保障,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有了快速发展,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建立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教育规模相匹配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就要提高留学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划,投入人力物力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真正使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生留学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建国后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不断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我国近十年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因素,着重论述我国研究者关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校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总结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本质,分析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原因,试图找出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研究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推动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来华留学教育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华留学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势头良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总体规模不大,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低,来华留学生教育效益与国际和我国出国留学生相比差距较大,以及专业设置和来华留学生的国别结构单一、分布不均衡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观念滞后,宣传不够,管理不当,语言障碍等。  相似文献   

8.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精英人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人力和智力支撑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政府管、高校办和社会力量评的视角,分析了近十余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发现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学科发展优势特色不明显、洲别区域发展结构不平衡、质量保障体系及其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即创新发展政府-高校-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管办评分离机制,打造我国"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教育品牌;健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生源-预科-培养-实习与毕业-校友发展"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提升我国软实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在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着认识高度不够,品牌、特色不明显、经费资助渠道单一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实施非洲留学生计划;明确目标定位,选择重点国家和关键领域;打造高水平特色项目,培养高端国际人才;发挥奖学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自费来华留学生;加大宣传投入力度,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力;加强中非教育合作交流,培养"中国通"和"非洲通"人才等发展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与我国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等诸多利益息息相关。本世纪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也存在目标不明、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急需进行战略设计。本文通过对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优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提出发展当前来华留学教育应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基石、以汉语言专业为龙头、以周边国家生源为重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罗斯韦尔(Rothwell)和泽格威尔德(Zegveld)的政策工具作为分析框架,对1978年以来的59份具有代表性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索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工具运用与选择方面的特征、不足与基本规律.结果显示:相对弱势的供给型政策工具、优势明显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匮乏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文本的表征.我国需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优化各政策工具组合结构并激发社会参与力度,促进各发展要素协调运作,发挥政策实施的独特价值,以实现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工具多样化、均衡化运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来华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统一、规范和标准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体系。在简要回顾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史基础上,对美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2001~2016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学科专业特点,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体系的基本策略与开发框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受到普遍的关注。文章对留学,来华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的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近年来学者对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与评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并更好地指导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备、优势和特色不突出以及宣传不得力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国际化战略目标、完善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围绕国际化战略目标重点突出学科内涵发展、大力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最新数据,在分析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特点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来华留学教育政策进行了探析,并对其效能进行了研究,并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提出了方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着总体规模偏低,洲际国别来源、学科专业选择、地区院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认为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快体制创新,大力支持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应深化改革,主动承担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留学热的发展,学者们对中外留学现象也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留学政策对留学教育的影响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动机与特点研究,来华留学的结构、意向和趋向研究,中外留学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外留学现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但是,重复研究比较多,深入研究还不够,实证的调查研究尤其缺乏,提出问题的研究多,解决问题的研究少,出国留学问题研究多,来华留学问题研究少.我国有关留学方面的研究,亟须提高研究层次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的建设,使沿线国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交往和合作越来越密切,为我国高校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探讨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分析法的原理对我国来华留学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以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探索适合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战略,为制定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既是保障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路径之一。对28所高校的深入访谈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影响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因素涉及个体、课堂、学校、系统等四大维度,形成相互调节、内外联动的影响机制。以该影响因素模型和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构建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提出以影响因素监测改进为中心的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建议围绕学生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投入与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完善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