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听到学生叹息“作文难,作文难……”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引起写作动机的关键,而写作兴趣又是写作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切事物,所见、所闻、所爱、所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作文,离不开作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 无内容可写,是学生最棘手的事情,让学生有话可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核  相似文献   

2.
眭明会 《陕西教育》2010,(10):42-42
要写好一篇作文.就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材料.从自己身边生活着手,把每天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从而起到激发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写作文需要观察,观察什么?一般只讲观察外在的人物、事物,不大讲观察自我。其实,观察自我对于写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忽略不得的。“观察自我”是什么意思?不是指观察自己的形体模样,而是对自我内在心灵的审视。这种观察对写作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理解别人。作文要常常写到别人,而要把别人写就就须理解:凭什么去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呢?内心世界是看不见的,只能根据他的处境和他的言语行动去推测。这推测是否正确,又根据什么判断呢?这就只能根据自我的心理经验了。比如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表扬某同学的作文写得好,这时那位同学像没听见似的照…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让学生借助日记写作,突出各单元的训练重点,积累素材,效果比较好。一、围绕训练重点规定内容写片断,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练习。学完一单元的课文后学生从阅读中能学到作者观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厨师,做得一手好菜,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食材,然后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加工处理这个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某种角度来讲,选择合适的材料比怎么做还要重要。拿这个比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挺恰当。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呢,写作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描绘所见所闻所想,表述自己的意思。怎么写呢,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生活是纷乱繁杂的,怎样采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再选择恰当的体裁,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在这里,我想就"写什么"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写熟悉的事物,小学生不一定能准确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察得不仔细,停留在粗浅的表面。我在进行12册第5单元作文教学时,根据训练要求,围绕着教会学生深入地观察事物,进行了一次尝试。我提出了作文练习《我最喜爱的动(植)物》简单提示了要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很高兴,认为这个题目写的是自己最喜爱的内容,好写。可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写得很空洞。写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最头痛的是改学生的作文。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现象:越是写生活中亲近的人就越写得虚假。这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教师引导上的问题。中小学生作文选择身边亲近的人与熟悉的事为题材无可非议,尤其在小学阶段初学写作时,“我手写我口”,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到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问题,几年来,我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观察最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做起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要首先打破他们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培养其写作文的兴趣。 我首先指导他们观察最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开始曾写过《我们的小红花专栏》,专栏记载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欢乐,是他们最关心、最熟悉的事物,但是一提起“写”,就都发起愁来,说“写几句就没话说了,哪能凑成一篇文章呢?”我笑笑说:“不难,上完这节课,你们就会写出来。”孩子们半信半疑。我挂出小黑板,上面写着写作要求:(一)按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四川/罗永久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是: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要写好本单元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观察的意义什么是观察?观察就是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学会观察是很重要的,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包括思想感情)的反映,我们...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习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我们不能让七八岁的孩子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就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落实写作基本要求,笔者谈谈小学作文教学起步的"四先四后"的体会. 一、先说后写 说是写的基础,先说后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和原则.在教学生写第一篇作文时,就要让学生从说开始,说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如让学生说《我的文具盒》,先指导学生说出自己文具盒是什么做的?文具盒的颜色、形状、图案等,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文具盒一一说出来,说不清楚的地方同学们进行引导补充.  相似文献   

11.
作文,它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一篇好的作文,不仅仅是某种能力、技艺的体现,它更是作者知识、技能、智力和思想修养的展现. 对于初一同学来说,写作练习,应该写什么?就是要写自己体验过的、熟悉的、能够唤起情感的内容.那么,如何准确地将"我"这一类作文描写得生动活泼,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感到你就像坐在对面和自已新切交谈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文涉及的生活范围很广。凡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实际,都可以成为作文的材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文不能矫揉造作、胡编乱造。作文时,应特别要求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写动物时,要求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更真实、更生动。第二,强化写作生活片断的训练。此法尤其对中年级作文很有作用。如对三年级学生,可有意识地让他们认真观察父母从事某一简单工作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例如妈妈洗衣服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久而久之,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  相似文献   

13.
董吉杭 《考试周刊》2013,(91):59-59
<正>小学生作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哪里入手?从内容入手还是从形式入手?我认为,要从内容入手,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内容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大都是命题作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的小作者采用自述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不仅描写了事物的形状和作用,还描写了事物的心理,并把事物写得具体且生动。怎样才能像小作者一样写好状物作文呢?1.要注意仔细观察。天下万物千姿百态,各有其独自的特点。要想充分写出某物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时,一方面要细致观察某物的外部形态:形状、大小、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某物是否有变化过程,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查。2.要时刻围绕我们要写的物品进行描述和表达。  相似文献   

15.
余俊 《初中生学习》2010,(10):14-15
学习了《月球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同学们是不是萌生了探索月球奥秘的冲动呢?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你要怎样来完成呢?完成这篇作文,建议同学们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收集材料,二是写作加工。月球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要想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收集丰富的材料,了解月球知识,为写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关注写作的内部规律问:很多同学觉得写作文难,写一篇有自己个性的作文更难,对此,您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吗?答:我觉得我们应当关注写作的内部规律,即写作的全过程。阅读,观察之后不能直接进入写作,要先进行感悟,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写什么,是学生作文遇到的第一道关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过好这道关口,顺利地把文章写好呢?我经常采用的就是大纲所提倡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熟悉的事物,除了家庭的之外,再莫过于自己的校园生活了。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富于情感,记忆深刻。因此,当学生毕业离校之际,常会表露出对学校的一番依恋之情,即使他们步入中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引发感想的活动.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并真实地记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必能焕发光彩. 以前的作文教学,我常常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审题,即思考本次作文要写什么;第二步,指导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第三步,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这样讲下去,我自己提不起兴致,学生们也毫无兴趣,无话可说,写作时敷衍了事,毫无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写作指导变得容易,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有趣、简单?本学期,一节难忘的作文课,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教师和学生也都很重视记叙文的写作,但如何才能写好,写作记叙文又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举例阐述如下。一、写熟悉的内容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什么可以写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一个学生注意到一个现象,老师们在发  相似文献   

20.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