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世纪末以来,台湾地区师范院校经历升格与改制,逐步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教师职前教育逐步实现了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从封闭培养向多元开放、从专业课程向一体化课程等各个方面的转型。这些转型对台湾教师教育水平的大幅提升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本文从台湾教师职前教育转型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了我国教师职前教育转型的策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从师范学校教育到现代教师教育,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一个开放、多元、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悄然构建。师范院校通过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三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本通过对世界及我国师范教育进程的叙述,说明了现代教师教育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讨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教师专业化及教师教育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处于历史性的转型时期,教师教育正在从独立的、封闭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培养走向多元开放、非定向培养、各高等院校共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开启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型进程,至今已形成由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教师教育院校在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多类、多层的特征,在院校类型上分为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两类,在培养层次上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职等四个层次,在区域分布上东部、中部、西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顾先生的教师"专业性"思想为基础,从基于专业性的教师地位论,基于专业性的教师伦理塑造论,基于专业性的教师教育体系重建论,包括渐进的独立师范院校的消亡论和师范教育万岁论、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统一论,师范大学办学示范论和师范院校转型反思论,基于专业性的开放教师教育体系论,基于专业性的教师教育学位制度论等方面建构了其教师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终身化潮流的来临,我国的教师教育呈现出高学历高素质的要求,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大胆改革,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邯郸100年来师范教育发展轨迹入手,力图说明邯郸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由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必然性,并在转型的内容及相应策略上作了一些中肯的分析,期冀在探求中构建邯郸教师教育的新体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师教育转型改制重在提高教师素质。师范院校应以学习型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为导向,整合优势教育资源,重组综合性教师专业,实施灵活开放的一体化办学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市场调节,法律、行政、经济管理并举,加快教师教育多元化、开放化、一体化、现代化进程,形成制约有效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百年师范成就巨大,问题突出,优势明显,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是师范院校面临的深刻变革,师范院校师生要正确认识转蛋的意义;正确对待现行师范教育学科专业教学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双薄弱”;正确对待挑战与压力;发扬优势,实现超越,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林崇德 《教育研究》2023,(10):108-114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设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体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建教师教育的开放体系;协同扶持与“优师计划”相结合,打造教师教育的支持体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设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需求与教师结构相结合,建立教师教育的编制体系;制度与立法相结合,筑牢教师教育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办学传统。社会转型、教育变革以及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带来师范院校与农村教育关系的疏离与淡化,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教师教育的当下使命,是实现师范院校服务农村教育的职能、方式与机制的当代转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为自身找到一条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820所高等学校设置的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分析,发现我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缺乏资质标准、区域分布不均衡、组织管理分散以及一流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专业机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研制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资质标准;加大对中西部省份教师教育专业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管理制度创新;一流综合性大学应该承担起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以影响师范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标准,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师范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分析了四个阶段中师范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法规,实践举措、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师范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略论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高校成教师资队伍的现状是喜忧参半。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和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是解决成教师资队伍稳定性差和普教色彩浓厚等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夯实基本技能;重视师徒帮教,传承导师制度;鼓励教学创新,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学历层次,注重国际交流;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等来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流教师教育新体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中国师范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教师培养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育的观念与体制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亟须改造 ;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未来的走向主要是 :开放性教师培养体制逐步确立 ;教师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分工与竞争格局形成 ;终身教育观念逐步落实 ;教师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综合化。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立足国情 ,放眼世界 ,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 ,依据国家“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新体制。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用 1 0年左右的时间 ,完成目前单一的计划、定向型师范教育向计划调控和市场机制相互补充、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师为我国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小学教师培养的丰富经验。当下随着中师退出教师教育的舞台及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形成了深厚的中师情结,其中蕴含着择优录取形成了小学教师的专业自豪感、提前录取促成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动机、就业待遇提供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综合化课程培育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小学教师培育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乡村教师十年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宏观层面主要对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四类参与主体进行问题检视;微观层面的问题主要是不少乡村教师培训"精准"不足,没有确实做到"按需施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破解路径:培训规划单位要科学合理创新设置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相关部门要严把"入口关"精准遴选参训乡村教师,培训承办单位要加强乡村教师培训质量的监控、反馈和整改,培训项目团队要依据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落实"按需施训"。  相似文献   

18.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师范教育的转型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从根本上、制度上进行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师范教育转型从教育制度变革的层面来看,其功能主要体现为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开放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探索师范教育发展路径,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更新教育观念、确定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流变与走向: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教育科学》2007,23(3):84-87
理性审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发现,虽然美国教师教育课程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仍然存在着实践课程效能不高、课程板块缺乏融合以及多元文化课程不被重视等问题。针对这些境况,美国教师教育正从加强大中小学合作、促进课程知识融合和开设多元文化课程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Within two Flemish institutes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styles and preferences for learning environment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were exam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component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learning approaches (learning conception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orientations) are predictors for preferences for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pproaches and preferences for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type of teacher education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follo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