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课前思考 香港教师对内地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熟练地掌握"凑十法"很惊讶.他们认为学生要掌握"凑十法",需要很多知识储备:一是学生要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根据需要快速地把这些数进行分解;二是学生要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清楚哪两个数可以凑成10;三是学生要熟练掌握十加几等于十几这一知识,三者融会贯通后,方能熟练应用"凑十法"进行熟练计算.的确,"凑十法"的学习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找出计算规律。该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背景本案例来自我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明白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为随后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试商奠定基础。二、教学回放  相似文献   

4.
在一年级口算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学习时要求学生先思索9、8、7、6各加几得10,然后再把第二个加数相应的分成两部分,用其中一个数与9、8、7、6相加凑成10,最后再加上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1期刊登了金月明、王金秀两位老师撰写的《凑十法,简?烦!》一文。文童中说“凑十法”作为一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几乎在每个版本的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都出现过。  相似文献   

6.
"凑十法"作为一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几乎在每个版本的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都出现过。编者将它编进教材的意图很简单:这是一种较快、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的一种计算方法。笔者已经连续几年教一年级,执教过不同的教材(人教版和浙教版),两种教材其他的内容有所变动,但这个内容却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运算能力"作为十个核心词之一,足见计算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为例,着重通过三个层次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多种算法,既有效地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计算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计算教学一直是"双基"落实的重中之重,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发展。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多为口算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这些内容是学生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所以对于这一内容,我坚持"六字方针":基础(扎实)、能力(简捷)、习惯(认真),然而当我的教学理念遭遇到家长们的口算提前辅导时,我开始感到困惑了……发现:我只会用妈妈教的方法口算下面是一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口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三年级混合运算。教学目的:二年级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年级学生能对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式题进行正确地计算。  相似文献   

12.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全过程。基于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单元计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力求寻找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原因,探索促进培养五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十字交叉"法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技巧,凡是对于某些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数值问题,均可利用该法进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以后笔算的正确性与快慢。那么,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根据多年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算理教学1.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计算教学中,教材编排了很多有趣的情境图,一年级的"9加几"中有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盒子,二年级上册有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算理图。如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中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通过设置问题"1头大象运2个十根木头,那么3头大象运多少根木头"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求3个20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从教学整数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措施这一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高简便计算的教学水平。整数简便计算是在四年级下册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计算后才学习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四则运算的性质、定律是学习整数简便计算的前提。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和数据  相似文献   

16.
汤宝玉 《考试周刊》2010,(39):95-96
教学六年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掌握了。这次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仅仅满足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肯定是不够的。如何将今天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真正理解并建构小学阶段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所在。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进行了以下两次不同的尝试,效果迥异。  相似文献   

17.
正"概率初步"在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九年级(初三)上册的最后一章(第二十章),包括了随机事件与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等三个小节的内容。而这一章节又是和七年级(初一)下册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八年级(初二)下册的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共同组成了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这三个章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抽象的概率论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而教学进行跨年级跨年度分散  相似文献   

18.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新课标强调算法多样化,从此在计算课堂上开始出现众多"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等语言.40分钟的课堂常常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一个阶段后,大家发现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深刻,导致正确率低,速度慢.那么计算教学如何才能扎实不失灵活,开放不失有效?以下案例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新课.笔者认为计算课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大胆放手去探究,就可以既简约又精彩.  相似文献   

19.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10,(10):57-58,6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自己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0.
韩冬梅 《广西教育》2013,(24):46-46,59
【设计说明】《8、7、6加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