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教育产品的逐渐成熟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片面化”的智能诊断、“程式化”的教育干预、“投喂式”的服务供给、“机器主导”的教育决策阻碍了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实现。要从本质上实现个性化学习,应该从“技术应用”“个体发展”和“人机关系”的视角对个性化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实现对学生的智能诊断和精准干预,强化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赋能作用”;强调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自我认知的强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保障智能技术应用回归“育人”的本真;通过学生和机器的“博弈”,找到“机器智能干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衡点,实现人机协同学习生态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机器智能分析—机器智能干预—学生主观评判”构建了人机协同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模型,以期勾勒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着深层的内在机理。在技术框架层面,深度融合体现为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与应用层四个层面的教育技术革新;在结构展开层面,深度融合体现为要素融合及其“虚实共生—人机协同—境身合一”逻辑、过程融合及其“智能连接—智能交互—智能创构”逻辑,以及结果融合及其“智能反馈—智能评价”逻辑;在模式创新层面,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数据思政、计算思政与沉浸思政的新模式,并体现出个性化、实证化与泛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生出教材建设新形态,推动了数字教材的发展。但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如简化为“电子文本”、等同于“多媒体资源库”、异化为“答题教师”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教材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教学论视角阐释智能教材“智适应选学、智能化导学、伴随式评价、深度学习互动”等教学性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学习分析、在线追踪、学习者画像、深度交互等技术优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智能教材教育功能实现的方法与技术,并以具体案例解释与说明;针对智能教材教学性与工程性特征,从遵循教学理论、注重实践迭代、加强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智能教材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以新兴智能技术为依托,打造面向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实现多元学习场域的泛在感知和深度融通,构建面向全周期、多场景的智能教育数据生态,以此重构智能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通过学习意图识别与应答、学习情境感知与计算、学习数据采集与汇聚、学生画像构建与更新、学习需求分析与预测、学习服务生成与推送,能够在学习中扮演"助学者""导学者""督学者""伴学者"的角色,从多个维度重构智能教育服务的供给体系.从长远来看,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能够实现"人—机—物—环境"的泛在感知和智能互联,打造"产品—资源—数据—服务"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供给模式,强化"学校—家庭—场馆—户外"多元学习场域的深度融通,构筑"学生—教师—家长"多端联动的智慧教育学习社区,以此重构基于AIoT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未来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需要重视以下内容:研发与改进基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教育产品、打造联通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构建人机协同学习的理论体系、划定智能教育产品应用的伦理边界、构建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价体系、推动优质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等.  相似文献   

5.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以新兴智能技术为依托,打造面向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实现多元学习场域的泛在感知和深度融通,构建面向全周期、多场景的智能教育数据生态,以此重构智能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通过学习意图识别与应答、学习情境感知与计算、学习数据采集与汇聚、学生画像构建与更新、学习需求分析与预测、学习服务生成与推送,能够在学习中扮演"助学者""导学者""督学者""伴学者"的角色,从多个维度重构智能教育服务的供给体系.从长远来看,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能够实现"人—机—物—环境"的泛在感知和智能互联,打造"产品—资源—数据—服务"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供给模式,强化"学校—家庭—场馆—户外"多元学习场域的深度融通,构筑"学生—教师—家长"多端联动的智慧教育学习社区,以此重构基于AIoT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未来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需要重视以下内容:研发与改进基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教育产品、打造联通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构建人机协同学习的理论体系、划定智能教育产品应用的伦理边界、构建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价体系、推动优质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等.  相似文献   

6.
张艳璞 《英语广场》2021,(10):112-115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学生访谈等质性研究手段,探究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构建的路径与原则:(1)教学改革应遵循传统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兼容并蓄的原则;(2)智慧教育理念应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3)课堂教学设计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加强课外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旨在构建智慧教育理念与智能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管理体系以及学生网络学习多重交互的学习互动支撑系统,实现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时代,将智能移动终端引入学科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趋势。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本文在分析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优势的基础上,探究它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契合点,研究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重构高等教育形态,智能化是工程教育在“数字-智能时代”的变革趋势。本文在阐述工程教育智能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之后,提出工程教育智能化是依托新兴数字智能技术,变革和创新工程教育,构建面向未来“数字-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新形态、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工程教育教学新方式,并且将其内涵具体诠释为智能技术在工程教育中的有机内嵌和深度应用以及支撑并赋能工程教育的系统转型和体系重构。在此基础上,系统解析了工程教育智能化所具有的技术集群耦合、资源多元集成、平台一体智联、人机协同交互、时空开放泛在、教学精准高效、学习个性自适、实践虚实贯通、评价数据驱动等基本特征,客观分析了工程教育智能化面临的教育教学环境智能化升级、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转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革新、重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教师与学生惯性惰性、优化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等诸多挑战,以期为工程教育智能化的相关研究及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助力实现教育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其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等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愈加紧密,但教育智能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使教育智能体更好地服务教与学,文章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对教育智能体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智能体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智能体已在支持个性化学习、扮演虚拟教学角色、实现人机情感交互等领域取得应用,但仍存在决策精度较弱、对话能力有限、外观设计简单、情感交互不足等问题.未来,教育智能体将与大数据、深度学习、情感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以其"智能"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赋能教与学的变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美国、韩国、中国率先部署5G的商业运营,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实质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尤其是5G主导权之争。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未来2-3年内,人们的工作、学习将受到全面的冲击和全方位的影响。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全方位需求与技术对人们学习支持的不充分和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也将愈发突出。5G+人工智能技术场景中数据的融合和学习技术的融合,使得基于5G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更加"以人为本"和"立体化",人们的多元教育需求将得到极大的满足。随着用户数据的大量增长和海量级的学习交互需求,大量的深度学习、跨界深度融合、多主体交互与协同以及智能主体的自主操作等智能教育生态需要在新的通讯技术环境中实现,教育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ChatGPT等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大学教育变革及创新人才培养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学生深度学习是推进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内核。现实中高等专业教育体系“锁定”着大学生深度学习,使专业教育主要成为了产业体系所需的“工具人”的“生产工厂”,忽略甚至抹杀了大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从而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在与智能技术的“竞赛”中处于劣势。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推进高校教育体系结构变革,拓展和丰富大学生与世界的互动联结载体,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并强化实习实践,使学生在“互动”与“内省”中实现主体意义建构,从而将高深知识习得、生产与自我世界建构有机融合,有效实现主体觉醒与对外部世界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在“提质减负”目标指引下,初中美术教学也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综合素养发展,以期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美术教学创设“脚手架”便于教师为学生提供认知示范、搭建探究桥梁,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本文从综合考量学生个体差异、创设真实美术学习情境、构建趣味实践活动、融合人文素养四方面着手,创设“脚手架”辅助美术教学,构建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优良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重要的文化行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深度教学作为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倡导“全程学习”教学理念,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师生交互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4.
智能课堂助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技术与学生自然交互,实现趣味性学习、个性化教学。从大学课堂情境、学具、教具、资源4个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智能课堂助手与学生自然语言交互的课堂教学架构,并实现课堂教学具体应用。研究发现,智能课堂助手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积极影响,智能课堂助手正向影响学生课堂情感状态,正向情绪高于负向情绪,课堂不良行为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美术课程被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着重强调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作为一个开放的领域,可以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育理念与项目式学习方法不谋而合,为教师开展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文以项目式学习法在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有效开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王荣 《中国教师》2024,(3):75-77
深度学习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经之路与关键举措。本文从美术课堂“深度学习”的构想出发,提出确立高阶目标,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重组课程内容,构建知识关联,引导学生深度认知;借助媒体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关注持续评价,反馈学习进展,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四种策略,以探索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推动了智能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与认知,人工智能在学习文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技术上对深度学习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工智能背景下优化深度学习需做到:通过整合课程资源,重构学生知识体系;明晰认知目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创设真实情境,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提供智能评价反馈,诊断学生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琼 《上海教育》2024,(9):60-61
<正>“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乃至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的智慧化学习提供新形态支持,并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及其改革提供了智能化支持。将智能设备“光电球”应用于时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为小学体育智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解析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对体育智慧课堂的建设、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仿真虚拟学习环境当前在教育中的应用偏向于“助教”而非“助学”。在学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学习场景编辑与交互程序设计,结合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可支持学生对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自主选择,便利他们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协作,最终实现一个面向自主学习的仿真虚拟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