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勃发于秦,而盛于汉,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兽角是勇敢、力量的象征,在礼仪、民俗、艺术、体育各个领域,都不乏它的形象。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但是,目前的体育史著作中,角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敦煌所遗存的史料仍是空缺。因此,对角抵进行全面的考证,可以推出角抵衍演的轨迹和它所迁移变化的情况。一、兽角与角…  相似文献   

2.
汉代角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抵",其起源记载纷纭,有的追溯于西汉、秦、三代或三代之前;但是,以始创于战国,推广于秦、西汉的说法较为可信.汉武帝将"讲武"而设的"角抵"戏,演变成宫廷淫乐,到汉元帝时一度被罢废.东汉王朝建立后,"角抵"又得到了恢复,在宫廷内十分流行.自萧梁以后,"角抵"的规格和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宫廷仪卫队的一部靠分,并影响至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作为民间"百戏"之一,蔚然成风,这一阶段是"角抵"项目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东汉学者应劭注角抵说:“角者,角拔也;抵者,相抵触也。”同时代的文颖明确指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拔、艺射御。”在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作为一种两两相当的摔跤或武技的搏击。以角抵的狭义角度来说,以上观点大致可以成立。但  相似文献   

4.
<正>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现了一种竞技性、游戏性的表演,名叫“角抵”,民间也叫“角抵戏”。一般认为,“角抵”或“角抵戏”即为杂技艺术之滥觞。关于“角抵”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与蚩尤有关。据《乐书》(宋·陈旸)记载:“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又说:“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软实力以反映竞技体育水平的硬实力为基础,竞技体育水平越高,软实力的体现越重要.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包括竞技体育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竞技体育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竞技体育的制度安排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的软实力通过训练与培养体制和方式等制度层面、竞赛过程和运动行为等操作层面、竞赛结果评判等价值层面、运动主体的形象树立和文化传播等文化层面体现出来.竞技体育是世界范围内最直接、最通用、最易为人所接受的语言,具有公开、即时、外显等特点.竞技体育体的过程和结果反映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国民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道德品质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使得竞技体育的软实力具有综合反映国家软实力的功能.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完整地理解体育的内涵,竞技体育,只有当其"物化"、"人化"与"灵化"有机统一时,才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6.
竞技文化是竞技体育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的体育文化,体育竞技在中国和西方的体育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山西忻州地区有一种民间非常流行的摔跤活动——“挠羊赛”,就具有这种典型的竞技体育文化特征。本文从文化学视角,通过阐释其起源、组织、规则及技术特征,分析其竞技文化特征;进而得出:“挠羊赛”源于军事,盛于民间,是极具竞技文化特征和多元社会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是典型的来自中国民间的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7.
踢毽子是一项集游戏、锻练、比赛于一体的活动,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它深深扎根于民间,成为一项青少年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受地形、气候限制,也不受年龄大小所拘,大街小巷,室内户外,处处可踢,人人能玩.近年来更为体育部门所注意,并发展为一项比赛项目.素有"毽子之乡"的我国河北省承德地区,这里家家有毽,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7,(4):9-19
现代竞技体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它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竞技实力,更重要的是以竞技形式赋予了人类健康、力量、公平公正等价值体系和可共享的文化。英法德体育文化对世界竞技体育产生的影响,除了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还将一种普世性的价值渗透到现代竞技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之中,使它成为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群体所能接受和认可的形式,影响力是以一种"他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所实现的。因而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是中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中"暴力"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暴力与集体记忆、暴力与社会秩序、暴力与"虐恋"文化3个层次,探讨竞技体育"暴力"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技术理性困境的消解——从中国古代中和论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技术理性理论渊源以及竞技体育技术理性内涵的分析,对竞技体育所面临的这一困境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古代的中和论,提出以"中和论"之重整体、"中"、"和"等思想消解竞技体育技术理性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角抵"经历了汉代的盛衰后,进入到隋、唐时期,仍然得到皇帝的喜好而盛行于世。不少在位天子和官宦、将帅,都是它的沉迷者。尽管"角抵"因"讲武"而设,盛唐时期仍是儒生心目中礼仪的一部分,可是由于朝廷目的导向的失误,这项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娱乐和礼仪倾向也就偏离了最初的本旨,甚至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2.
谢雪峰 《体育科学》2008,28(5):74-80
对竞技体育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宏观结构特征在于其体系的构建是以竞技水平的提升为核心理念,微观结构特征则是各项目独有的比赛方式.竞技体育最具特色的功能是拓展性功能,主要特征则在于职能和创新是其灵魂.竞技体育最主要运行形式--竞赛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竞争性、随机性和时空规定性;体制特征主要体现于相关机构是政府性还是民间性、其联系是行政性还是协议性;运行机制既有隐性的一面也有一定的柔性.竞技体育特征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启示主要来自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经济学视角中竞技体育的"需求"、竞技体育中的"人性体现"及竞技体育特征的整体观.据此提出了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阴盛阳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华 《体育科技》2004,25(3):6-8
"阴盛阳衰"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种独特现象,本文认为导致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的主要原因至少有政治学、社会学和体育学三方面因素,新中国竞技体育独特的"阴盛阳衰"现象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年代的特殊需要所形成特殊症状,而且这种特殊状况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有持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体育是指自有史以来至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中国古代没有"体育"①这个词,但是一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其中包括三大类.一是养生中的体育.中国古代养生是一种专门的理论和实践,它的大部分内容,如导引、行气、散步、游山等都可以纳入体育的范畴;二是包括武术在内的多种军事体育项目;三是各种娱乐性项目,包括民间的节目活动项目,如百戏、舞剑、竞渡、秋千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是竞技体育崛起的内在支撑因素,如果没有竞技体育软实力的建设、发展和不断完善,那么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软实力建设是由制度管理层、精神文化层和对外传播层构成,因此,只有把"软实力"建设统一于竞技体育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之探索——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特长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训练和文化知识培养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竞技体育和学校教育的研究热点.清华附中在长达20年开设体育特长班的过程中,始终将"育人至上,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方向,坚持大学与中学衔接、学习与体育并重、选拔和输送一体的原则,为培养具有完整人格、良好文化素质和优异运动成绩的学生运动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情况 关于唐玄宗的《禁断女乐敕》说及“角抵”一事。《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3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活动》)以其中“广场角抵,长袖从风,聚而观之,浸以为俗”等句为据,说“可见,当时民间妇女中盛行广场卖艺的角抵活动。”《几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6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考辨》)则认为,《活动》一文的观点“不免有种望文生义之嫌”,而说,  相似文献   

18.
论竞技体育外缘性空间的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腐败可理解为与竞技体育相关的机构及其个人利用权力故意实施有悖于竞技体育最高原则"真"、终极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行为.竞技体育腐败的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素是:是否有悖于竞技体育最高原则和是否不正当利用权力.基于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终极目的而对"真"无止尽的追求和严格恪守即是竞技体育的最高真谛.一切有悖于促进人类社会前进、有悖于竞技体育最高原则"真"、有悖于人类良知的工作机构及其人员的制造虚假、违背竞技体育道德的心理和行为即是竞技体育的外缘性空间,也是竞技体育产生腐败的外缘性空间.竞技体育外缘性空间的腐败主要存在于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的各类政府机构和体育协会及俱乐部.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间游戏,俗称“玩耍”,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它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传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目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而民间竞技则是指在民间举行的各种形式的赛力、赛技巧和赛技艺的活动。中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作为一种传承的民间文化形态,从产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神州大地,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一、早期的启蒙功能席勒在《美育书简》里这样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从中展示了游戏(包括竞技)本身所具有的社…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领域中不断出现服用违禁药品、假球、裁判不公、看台观众暴力等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造成了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失落.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重构失落的体育伦理,促进其价值回归,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风尚刻不容缓. 1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意蕴 1.1 竞技体育蕴涵了真、善、美统一的伦理价值 在哲学上,"真、善、美"的定义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真"意味着认识符合实际;"善"指的是善行,即人的行为对群体所具有的价值;"美"涵指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的体验.还有人认为"真、善、美"分别指的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