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感”是游泳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特有的综合感觉的专门素质。通过对大庆市少儿游泳运动员表象训练实验探讨,指出表象训练对少儿阶段游泳技术个性化,定效性起积极作用;表象训练是水感提高的高速途径,突出了感官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表象训练对儿童游泳技术、水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海舰俱乐部11、12岁游泳运动员训练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表象训练对游泳技术、水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游泳     
G861.102 20011396浅谈表象训练对儿童游泳技术、水感的影响〔刊,中,I〕/朱丹//辽宁体育科技.-2000(5).-18-19表2参3(XG)游泳//少年//技术训练//表象//水感本文通过对海舰俱乐部11、12岁游泳运动员训练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表象训练对游泳技术、水感的影响。G861.103 20011397浅谈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的选材〔刊,中,I〕/刘德全//辽宁体育科技.-2000(5).-22(XG)竞技游泳//少年//儿童//选材//身体形态//心理素质G861.103 20011398利用心率预防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过度疲劳的应用研究〔刊,中,I〕/苏佳//辽宁体育科技.-2000(5).-24-26表1参1(XG)  相似文献   

4.
游泳是一项周期性的水上运动,它与陆上运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在水的环境中进行的。因而游泳运动员的选材又有特殊的重要条件——水感。在以往的游泳运动员选材中,人们只注重挑选那些形态、机能和素质好的少儿从事游泳训练,而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水感。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曾指出:“水感是游泳运动员的生命”。我国著名游泳运动员杨文意、庄泳、钱红和林莉等人,都具有良好的水感。实践证明,具备良好水感的少儿游泳运动员经过多年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少年游泳运动员水感的问题己引起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的重视,分析了水感的生理机制,指出在游泳训练中应选拔只有良好水感的运动员,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运动员的水感,重视水感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庄雄 《新体育》2024,(2):7-9
水感是运动员先天具备的一种对水体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因人而异。当游泳运动员处于水中时,其身体表面的皮肤感受器会灵敏的接收到水的温度和水阻力所产生的信号,运动员此时便可迅速调整游泳的姿势和速度。良好的水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日常游泳动作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还能让运动员调整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心态,对自身的游泳速度和划水强度有明确的感知,这有助于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成绩。目前水感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划水训练、心理模拟方法训练、身体协调性训练等。教练员要尽可能丰富水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精英选拔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水感训练的整体质量,以此来促进游泳运动员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前言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从事不同运动专项的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与各自运动专项特点密切联系的一些心理特征。田径运动员有“时间感”和“节奏感”,球类运动员有“球感”“战术意识”,游泳运动有“水感”“速度感”,在这里我要研究的是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心理特征。“水感是游泳运动员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如:水感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获得的?能否通过训练培养建立?它的形  相似文献   

8.
对儿少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培养成才的实践过程及其训练计划有关数据和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并按运动训练相关科学理论加以概括总结,得出儿少游泳运动员选材中的“身体形态选材”、“水感选材”、“心理素质选材”,是提高儿少游泳运动员训练成材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儿少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培养成材的实践过程及其训练计划有关数据和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并按运动训练相关科学理论加以概括总结,得出儿少游泳运动员选材中的“水感”和心理素质及加强基本功训练是提高儿少游泳运动训练成材率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就“水感”谈自由泳技术李燕强游泳运动员对身体四周的水应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叫“水感”。实际上人体各部位,从手指、手掌、面部、躯干直到腿部、脚部,对水都很敏感。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每个动作甚至伴随着一种柔和的“滑行”声响。同时,还可以根据水感来判断自...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槽的水下摄像系统,对3名上海优秀运动员和4名一线运动员进行水下打腿动作测试录像,利用图像解析软件对技术录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优秀组队员的水下潜泳腿连贯性优于一线组队员;个性化的专项技术训练、能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有利于打腿能力的提高,为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蝶泳正朝着加快频率、减少阻力的技术方向发展,特别是以潘克拉托夫为代表的出发、转身后采用海豚式打腿的技术,打破了保持长达八年的男子100米蝶泳纪录,证明这一技术的成熟与合理。本文以一些优秀蝶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求近年蝶泳技术的发展特点,供广大教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蝶泳正朝着加快频率、减少阻力的技术方向发展,特别是以潘克拉托夫为代表的出发、转身后采用海豚式打腿的技术,打破了保持长达八年的男子100米蝶泳纪录,证明这一技术的成熟与合理。本文以一些优秀蝶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求近年蝶泳技术的发展特点,供广大教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游泳运动员在水槽中进行水感表型强化训练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将上海市14名一级男性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周安排3次水槽中的水感训练课,B组采用常规的泳池训练,保证两组的训练量一致,实验周期为20周。运用上海市游泳水槽系统的三线运动分析系统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诊断,运用Tritonwear游泳运动表现分析系统对运动员训练前后50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50 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都较实验前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A组的50 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相比较B组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后A组和B组队员的50 m自由泳成绩和游效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水槽中水感表型的多种训练方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得到了改进,划水效果得到了提高,运动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对水感的定量研究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后期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了解现阶段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特对2006年我国国家游泳集训队125名队员的身体长度、宽度、围度、皮褶厚度等28个形态指标和肺活量、一维重心、骨骼年龄3个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发现:2006年集训队队员的体型更趋于游泳项目所要求的水中减阻的流线型体征;但队员躯干围度指标的发展趋势不利于降低形态阻力,提醒应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改善。男队员身体长度及其复合指标整体上均好于2004年队员;2006年队员的上臂肌力与呼吸机能有所下降;一维重心与未成年队员骨龄的测量,能为早期重点培养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女游泳运动员 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了解她们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特点 ,为提高游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变化受负荷总量变化的影响 ,优秀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肌体劳累 ,精神疲倦和自我怀疑百分数均高于普通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应对方式中 ,优秀运动员宣泄和回避的百分数低于普通运动员 ,自我激励 ,寻求他人支持 ,自我安慰 ,关注队友感受等维度的百分数高于普通运动员。提示在大负荷训练中 ,优秀运动员似乎更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竞赛期间受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活动强度、各种神中枢之间的相互协调程度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赛前心理状态,会使人体机能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或降低,从而影响运动成绩。本文利用试卷问答法、人体糖酵解供系统的代谢产物(血乳酸)的测定,分析赛前心理状态与赛后血乳酸值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赛前心理状态影响比赛成绩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用流水游泳池进行速度感觉练习与表象训练,来提高运动员100米自由泳前程50米速度感觉能力。实验将24名运动员分为A组(流水游泳池练习和表象训练);B组(表象训练);C组(控制组),每周3次共4周。结果为:1.A组速度感觉能力有明显的提高,2.单手5次划手频率感觉指标是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道  沈海瑛  林洪 《体育科研》2006,27(5):70-7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调查访问了81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和15名国家游泳队教练。结果发现: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肩痛患病率为39.5%,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肩痛患病率最高的是蝶泳运动员(63.6%),其次是自由泳和仰泳运动员,蛙泳运动员肩痛患病率最低(31.3%):水上训练手段中,短距离高强度戴划手掌训练、长距离中低强度戴划手掌训练和水上铁片牵引训练对肩痛的影响程度列前3位(明显影响率分别为46.7%、25%和18.2%);陆上训练手段中,铁片拉力训练、卧推练习和等动拉力训练对肩痛的影响程度列前3位(明显影响率分别为43:8%、36.7%和19.4%)。陆上铁片拉力训练时采用高肘技术、抓水时早发力早加速后划技术和陆上铁片拉力训练时后划到底技术是前3位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肩痛有影响的技术动作(明显影响率分别为60%、40%和33.3%)。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8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的一级游泳运动员进行陆上瑞士球核心训练和水中瑞士球核心训练,探讨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8周陆上和水中瑞士球训练均能显著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躯干力量、背肌耐力和身体平衡性,改善运动员陆上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进而改善游泳运动员力量传导的效率,促进躯干和上下肢之间力量的有效转移,提升打腿和划手的效果,提高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两种训练对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表现无显著影响;水中瑞士球训练对各测试的提升幅度和RPE强度上均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且水中瑞士球训练手段可以更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