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脱钩”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耗关系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对我国1980~2008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测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经济增长与不同种类能源消耗量之间、各产业产值增长与各产业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与"复钩"的变动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5~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细分行业的间接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整体和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影响。实证分析和结论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的短期因果关系;能源消耗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侯贵生  侯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216-223
面对资源环境的发展困境,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产业聚集度划分区域类型,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使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具有短期抑制作用,非产业聚集区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产业聚集区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非产业聚集区域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能源回弹效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非产业聚集区域的推动作用高于产业聚集区域.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区域特性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宏观环境资源调控,推动经济发展由低环境成本推动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Moore指数基础上建立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并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能有效捕捉产业结构变动特征.通过协整关系计量检验,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两两之间都存在同向变动的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消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5.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资源科学》2011,33(12):2401-2407
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需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以甘肃省工业部门24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各产业的能耗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发现能源消耗集中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并且其比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应用能耗产出弹性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产业产值增量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重点评价了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状态;然后,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了部门结构变化和部门强度变化在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解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强度变化对部门强度变化的影响,还原了部门结构变化对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的真实作用;最后,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节约能源的重点方向,并总结了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产品结构和产品强度变化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巍  章恒全  毛广雄  陈淑云  张陈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83-2294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并在考虑滞后一期的基础上,分别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各类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投资均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呈倒“U”型形态,但需警惕航空、水运投资与能耗之间“N”型形态;②区域层面,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存在倒“U”型形态(西部水运投资整体不显著);铁路、公路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大,经济越发达地区投资拐点值小,反之则大,航空、水运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小;③进一步分析发现,铁路、公路投资对降低能源消耗作用最大,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建设有利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低能耗产业发展(如旅游等)。通过全国和区域数据验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有助于“三去一降一补”目标的实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所带来的减量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减少约11.7×108t标准煤.若要在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在2000年水平,2000年~2020年间能源使用效率年增长率需达到7.2%,这是十分困难,但经过努力实现这一期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5%,从而把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0×108t标准煤以内是有可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2003年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速度,能源使用效率随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冕  陈兴鹏  杨福霞 《资源科学》2010,32(2):359-365
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不仅是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GDP与能耗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促进甘肃省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全省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份额较小;对能源强度降低贡献较大的为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与结构份额,而第三产业结构份额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为负。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地理视角,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探索了我国31个省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并建立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劳动力、资本存量与第二产业产值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部分省市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能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误差模型弥补了普通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更适合进行分析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各行业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的发展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所以制造业低碳化发展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基于脱钩弹性和拉斯贝尔指数,对中国1999—2010年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对比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对制造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产业低碳化发展效果最好,在28个子行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节能。应进一步加大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使经济技术因素转变为节能降耗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