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2.
一、情景再现 一节七年级美术公开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结束后,听课的老师开始评课了。 甲老师:这节课准备很充分,我觉得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不错,能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教学效果挺好的! 乙老师: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青年教师应该多向老教师学习,我也觉得这节课上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经历惩罚     
沈晨 《师道》2002,(1):40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的小学时代。那天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数学,并且是公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做了充分准备。因为我的普通话较好,所以老师安排我读定义。上课了,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所以老师讲起课来有条不紊,一切是那么的井井有序。来听课的领导们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相似文献   

4.
2019年11月,我要在乡集体教研活动中讲公开课,校领导和同事们一次次在本校为我搭建磨课平台,课件几经修改,最终成型。但是我心里非常明白,公开课所要面对的是陌生学生,这对我的教学技能而言是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验。而且我还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完全没有学习过授课单元的内容,甚至有些人连最基本的单词也不认识,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是转念一想,此时紧张是不行的,我和同事们已经为这次公开课做了精心的准备,共同设计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3个环节的课堂流程。我相信,只要我耐下心来,仔细引导,这些素未谋面的学生也一定能和我配合默契,共同展现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怕"写作文,高中语文教师"怕"教作文.笔者在平时的调研中,进行了数据的统计:2008年共听课120节左右,其中写作课不到10节,区域层面的公开课不到3节.高中教师的备课笔记中,绝大多数都是阅读教学的教案,写作教学教案极少,且不规范,缺乏整个学期或学年的写作计划.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有位教师这样问我:"你的这节课确实上得很精彩,但我很想知道,你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确实,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少则两节课,多则四五节课,再加上其他的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如果每节课都像准备公开课那样去准备的话,精力肯定是不够的,但我认为,只要自己做个"有心人",不断地给自己下达准备上公开课的任务,哪怕没有老师听课也要达到公开课的水平和质量,这样,时时给自己加压,才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校级语文公开课 ,来听课的不仅有学校的领导、老师 ,而且还有教培中心的教研员。上课铃声响了 ,我的心也在咚咚地直跳。因为 ,老师在布置预习时 ,曾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上台复述一个故事 ,并从这个故事引出一个观点或一个道理来。我一向怯场 ,怕当众讲话 ,今天的公开课 ,我要不要举手上台发言呢 ?我心一直都只想着我准备的故事 ,哪会专心听课呢 ?可怕的时候到了。老师说 :“同学们 ,本文的一个特色就是用一个故事来引出关于学习的道理。”话音刚落 ,就有同学举手了。上去的同学都讲得很好 ,然而我却很害怕 ,怕他们讲得太快…  相似文献   

8.
最近.学校里有新的举措(没有在公开场合通告),那就是平常无人问及的日常课被校领导推门而入。事先没有通知.甚至有些教师上完课也没有注意到有领导在听课。以这种推门课的听课方式来取代公开课,是否值得商榷,成为教师的议题之一.笔者上课时就曾经被领导推门而入。上课约五分钟后,突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悄悄地走进后门.为了尽量减少对课堂的干扰,坐在后门的角落,除了我和附近的几位同学发觉外。大部分同学根本就不知有教师在听课。  相似文献   

9.
工作多年来,对于年轻的我,也上过不少公开课,每次课后,我都认真体会老教师对我课的真诚点评,反思我在这一节课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我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所以也很想提起笔来,谈谈我对开设公开课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备课拿到课题后,自己先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制定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打下教案的初稿.接下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推敲、修改.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这学期我在学校的全员赛课中上了一堂英语对话公开课。当时,校领导率老师前来听课,听课老师约有20人。为了这公开课,我通过备课、磨课,自己上课的技艺得到不断锤炼。而后,通过老师听课、评课,并向我提问题的方式,使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感悟、新的体验,并且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很有时效性,让大家对如何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得到共识。下面,我就来谈谈这次公开课教研活动中,这堂课中的意外以及它带给我与听课教师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从教以来最失败、最难堪的一节教研课。虽然没有任何人批判我,笑话我。但那无声的指责直至我的灵魂,痛彻心扉,同时也是我一生中永远的精神财富。自教书以来,我一直安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最怕上公开课,担心抛头露面,更害怕与他人竞争。无独有偶,那年我们学校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对我校进行教学调研、指导。教务处指定几个教师上公开课,我竟是其中一个。校领导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准备啊,这次,你可一定要上好啊!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与同是教六年级数学的曹老师突发奇想,互相调换到对方班级上一课。 虽然执教多年,每天都在上课,也作过很多次公开课,但互相调换上课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不免有些紧张:学生一定会拿我的课与曹老师的课作比较。这次我可不能含糊。于是,我把早已写好的教案重新拿出来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3.
常态课,又称家常课,即课程表上排出来的,教师必须进课堂上课的,没有人来听课的,由执教者“全权”掌控的那样一种课。这种课占教师上课课时数的99%。除常态课外,还有一种课叫公开课,如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等。这种课的特点:一是上课时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红听课:二是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常常要调动全校骨干教师反复研究教案,并多次试教,达到大家都“满意”了才罢休。  相似文献   

14.
李修成 《师道》2010,(7):63-63
最近我镇举行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执教了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这节公开课效果还不错,得到了校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好评,我知道那是领导对我的鼓励。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着33年教龄教师的一节公开课,讲得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教师都入了迷。课后,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教师这样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一生  相似文献   

16.
上午第三节课前,我到李老师班去听课,刚到教室门口,李老师就从教室走出来,紧张地把我堵在门口:“你要听课吗?”“对,听你一节语文课。”“哦,对不起,这节课我主要讲课后作业,没啥听的。”出于尊重,我没有执意进班听课。类似的情况,每学期我都遇上好多次。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制订行事历时,不少教师对公开课总是一再推诿,不愿接受,甚至坚决拒绝。回到办公室,我想起六年前与林蒙老师的一次对话以及他的成长历程。那是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刚下课,我匆匆进入林蒙老师的教室。上课三分钟后,林老师突然发现我坐在教室后面,他急忙朝教室后面紧走几步,耸…  相似文献   

17.
最后的比拼     
那天晚上,小楼找到我,说学校领导要他上一节课.这节课对他和学校都很重要,是为庆祝建校20周年而举行的课堂教学系列展示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很多.小楼说,这是学校领导对他的器重,压力很大,领导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我为他的教案把把脉.……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我有幸到市里观摩了一节公开课。课讲得很生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整节课在一种欢乐和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教学手段更是先进:录音机、多媒体、实物展台一应俱全。伴随着下课铃声,这节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的课在掌声中结束了。按照事前安排,全体听课教师到会议室评课。教师A: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我感觉没有什么缺点。教师B:这是一节好课……我个人觉得,如果板书设计得再美观一点就更好了,意见不成熟,仅供参考。教师C:这是我从教以来听过的最好的课……轮到我了,“这是一节好课,但有些细节存在表演或者说是作秀的成…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节公开课,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一位教师执教《祝福》,讲一段课,放一段电影《祥林嫂》,讲述和放电影交互进行,学生很感兴趣,听课的教师中也不乏称赞,认为多媒体教学代表了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不敢苟同。我看过一些多媒体公开课,可谓“乱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比拼     
那天晚上,小楼找到我,说学校领导要他上一节课。这节课对他和学校都很重要,是为庆祝建校20周年而举行的课堂教学系列展示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很多。小楼说,这是学校领导对他的器重,压力很大,领导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我为他的教案把把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