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分数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如何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是值得每位执教教师思考的问题"。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起始课,如何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整合学习材料,抓住分数本质属性,让学生轻松建立初始概念,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及反思。1【教学片段一】教学—211.—的产生2课件出示月饼图(6个、4个、2个、1个月饼各一组)。  相似文献   

2.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P112—P113 例1—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2.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把4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2”) 2.把两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1”) 3.把一个饼要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最公平呢?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用圆纸片代替饼实际分分看。 指名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分成的两份大小怎样?说明是怎样分的?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新课。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不少常态课出现琐碎、机械、功利等现象,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单元整体,提升教学效能。一、优化课时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了5课时:第1课时,例1、例2是几分之一的教学,例3是几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黑、晒、浮"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3.知道汽、云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而成的。教学流程课前谈话:猜谜语。(课件出示"云""雨""雪花"的谜语)【设计意图:课前谈话以猜谜语的形式出现,既为学习课文内容埋下伏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教者说课。邬盼盼(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张奠宙先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一书中提到,认识分数的其中一条教学目标是:认识到分数是有大小的一种新的数,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度量小于1的量。也就是把分数作为一个“数量”来认识。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就是将分数作为一个具体的数量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7.
<正>《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更大自然数的基础,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认数教学序列中的重要节点。一、前行中的思考——寻求"来龙"和"去脉"1.这节课教什么课前,我们仔细研读了教材,如下图:这部分内容,是分四个层次组织认数活动。第一层次:认识"10个一是一个十",先让学生经历从1到10的数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是依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种课型,上好复习课,关键在设计。下面就一节“分数应用题”的总复习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设计。 一、教学实况 上课,教师宣布并板书课题;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师:请说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生: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师: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抓住分率句找出单位“1”、分析等量关系。 师:(出示分率句“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5”)这句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什么量,它所确定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 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理解单位“1”的实际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表述分数。教学过程: 1.动手操作,认识意义课前每位学生准备好一张长方形和一张圆形的纸片,若干根小木棒(或火柴棒)。教师可从谈话设疑开始:两个小朋友要分一块糕点,平均每人应分多少块?用1米长的尺子去量黑板的边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点,4米又不到,怎样用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几节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有一位老师教学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练习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口答题:“谁能说出几个比4/9小的分数?”当学生答出4/9小的分数有3/9、2/9和1/9时,教师感到满意,并给予表扬。就在这时,一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分析 《认识几分之—》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先以1/2作为分数数学的起点,进而认识几分之一,在这基础上比较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亲身经历操作感知的过程,积累表象,从而抽象出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结合情境用描述性语言表述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分三个层次:1.从百分数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引出百分数的概念;2.介绍百分数的写法;3.介绍百分数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的“成数”。 第二部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分两个层次:1.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2.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第三部分,百分数的应用题。分两个层次: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的具体应用。由于与分数应用题联系密切,听以合在一起编排。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分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根据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此课可采用以旧推新的导学方式,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理解算理,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总结现行教材和实验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与旧教材相比进一步加强了概念教学。这主要表现: 1.加强与第五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概括分数的意义。 2.在概括出分数意义之后,通过一个例题,说明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再通过—个例题,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教学分数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把带分数看作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4.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页,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的:一、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分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一)分数乘法 1.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 2.教学难点: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②熟练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式题;②能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③能说出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二)分数除法 1.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②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列出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②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17.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概念多、抽象,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要结合直观图形与学生操作来组织教学。先认识几分之一,后认识几分之几。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习分数的读、写和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开始,教师提问:“把两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多少?”(生答:1块)“把一块饼  相似文献   

18.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3-5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意图】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运算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的。一、让学生"估"出数感课始,课件出示情境图(如图1),并提出问题:观察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  相似文献   

20.
李加树 《广西教育》2014,(5):88+91-88,91
正【案例描述】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课前,教师发给每个学生3张长方形纸。课始,教师请学生用这些纸随意折出几个分数,并涂色表示。学生操作后,教师请学生汇报折的是几分之几,怎样折出来的。学生分别汇报时教师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折出12、14、24、48等分数的,并说出48的意义。同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和单位"1"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