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放松和紧张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如果处理好呼吸的放松和紧张关系、发声器官的放松与紧张关系、下腭放松与上腭紧张的关系、缓解精神方面的紧张情绪;也就获得了歌唱中相对放松与紧张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2.
所谓歌唱训练中的张与弛,是指在歌唱训练中发声器官的紧张与放松。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如何在训练中适度把握学生的紧张与放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生演唱方法正确与否的决定因素。方法对了,自然会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会放松也会紧张Z方法不对,无论是放松还是紧张,都是不能自主的。事物总是要通过紧张的对立而达到统一,并且不断地循环往更着这一运动规律。一切运动都是通过不断的紧张和放松来实现平衡,然后又重新紧张,又回到平衡。人类在日常的运动:行走坐卧时都会有一部分肌肉紧张,一部分肌肉放松,稍不留意就不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歌唱状态的松与紧的把握 ,是歌唱中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歌唱中松与紧的状态 ,就可以减少发声训练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该放松的部位弄得很紧张 ,而把该紧张的地方又放松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和有控制的放松 ,使松与紧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是提高声乐教学的一个捷径。现将我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歌唱感受和经验归纳、撰写出来 ,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4.
歌唱时“大脑”是歌唱的总指挥,“想象思维”在歌唱过程中操控着各发声器官。积极、科学的“想象”有助于歌唱。文章论述了歌唱时“想象”在呼吸状态中起到的重要调整作用;在追求“美好的声音”过程中创造性地想象有利于歌者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歌唱中的“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先知先觉,预示着歌者的演唱是否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通过人体自身的“生理乐器”运用音乐化的语言,表达心理情感的。由于发声器官在口腔深处,一般正常状态下看不到、摸不着,同时,语言在描述歌唱中的发声技术方法方面有局限性,这样就给学习声乐和教授声乐带来一定困难。随着声乐发声方法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歌唱所包括的呼吸、吐字、发声共鸣、情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的紧张和放松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建立歌唱的放松状态是首先要训练的技术手段之一,它也将贯穿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歌唱的放松是相对的,放松不等于松懈,它是相对于歌唱紧张的一个概念,歌唱的放松和紧张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用辩证法来指导、解决学习声乐过程中的紧张与放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歌唱放松状态。  相似文献   

7.
歌唱是靠呼吸器官、吐字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矛盾运动产生的,这些器官在歌唱运动中是对立的统一体,这种辩证关系构成了整体歌唱状态和发声过程。每位歌唱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弄清和掌握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裁体。但由于人声音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具象性特点,以及加之发声器官的隐蔽性,使歌唱教学中要求完美的声音塑造与良好的发声器官状态的联系难于理解与把握,在表现作品和塑造形象上增添了难度。为解决歌唱中声音的抽象性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歌唱过程中借助“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使歌唱训练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对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阅读方式来看,“举三反一”侧重略读,“举一反三”侧重精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延伸的关系,做到暗中摸索与明里探讨相结合、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即“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并举。  相似文献   

10.
充分打开喉咙,易于气息的支持,易于腔体的共鸣,易于声区的统一,它是歌唱中一举多得的有效方法。协调好歌唱器官与肌肉组织的紧张与放松,才能使气息畅通无阻,声音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学是学生知识变化的原因,“教”是外围,只能起帮助,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能通过学生才能得到发挥。“教”和“学”这对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妍芝 《文教资料》2009,(12):58-59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在歌唱中,“吸”和“呼”又是歌唱中获得气息和运用气息的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首先,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放松身心,深情地吸气,能获得自然充足的气息:其次,深情地呼气,自如地运用气息;最后,“呼”与“吸”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要协调配合,才能获得气息并运用气息。  相似文献   

13.
刘九思教授于 2 0 0 0年 5月出版了声乐专著《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我因“近水楼台”而“先睹为快”。著作以“歌唱嗓音科学论”“歌唱技术、艺术论”及“歌唱艺术发展论”等三篇十二章建构。论述了歌唱艺术许多热点问题 ,感到十分新颖 ,颇有独到见解。特别是作者从生理、心理及物理声学、力学的角度 ,论述了发声器官的“五大机能”运动的歌唱发声新理论 ,更令人耳目一新。笔者将这一发声新理论用于教学实践 ,效果十分明显 ,其中对喉头、声带主动“激起”发音方法深有体会 ,因此撰文以为学习之一得。歌唱发声是发声器官“五大发声机能”正…  相似文献   

14.
"字"与"声"的关系问题是声乐歌唱中的一对矛盾,也是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所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对于这矛盾的解决,西方美声学派与中国传统歌唱理念不同,解决的方法各异。民族声乐是中西声乐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土。民族声乐教学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声乐人才之双重责任,故在教学中更应体现出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矛盾的对立统一存在于歌唱的全过程。在歌唱机能调节中 ,声源 (声带 )调节与声道空间调节对立统一着 ,表现在声门的关闭与喉咙的打开、发声器官的上下前后的开关上 ;气息双向调节对立统一着 ,表现在提气与压气的对抗、呼气与吸气的对抗、气息支持与声音关闭的统一上。在歌唱艺术表现中 ,语言与音乐在词与曲、说与唱、字与腔、松与紧等方面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科学性。声乐的中介媒介是我们自身的发声器官,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器"。所以,声乐学习不能象其他学习那样进行直观的技能训练。但人在歌唱时有关器官的活动,不能进行明确无误的人体解剖,把发声器官的活动规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声乐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本文将从"想"与"听"两方面入手来整体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研究性学习”提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许多一线教师不知从何下手,认为“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对对立的、不能统一的矛盾。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当于古代兵器的“矛”与“盾”。一支军队只有把“矛”与“盾”置于一身,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支教师队伍把“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置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具有乐于接受传统文化精髓、开拓精神和终身能力发展的新型人才。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  相似文献   

18.
本首先阐明了弹奏钢琴时怎样用力?如何放松?众所周知,用力与放松在哲学上是一对矛盾对立物,那么如何把这对立的双方科学地统一起来,笔在中做了较详细的阐释,钢琴演奏中“松”与“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放松,也没有绝对的紧张,只有将其有机地和谐地融 为一体,使之自然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结合,相得益彰之时,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产生令人愉悦的美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师歌唱训练中的“二要素”王丽娜做为音乐教师,要把每位学生的发声器官塑造成一件比较完美的“乐器”,那是一件既漫长又艰苦的事情。但歌唱技术和其它技术一样,有它自己特定的规律性。歌唱艺术虽范围深广,但如果抓住了它的主要特性、关键问题加以解决,就可以缩...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气息和发声。而学习声乐难就难在看不见.摸不着.许多经验之谈又似相互矛盾。比如:有人主张发声时应该放松.有人主张发声时应该使劲。那么,在歌唱时应该是什么状态?到底该不该使劲和往哪里使劲?我的体会是,唱歌一定要使劲的,所使的劲,一定是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包括呼吸肌肉群、发声肌肉群、咬字肌肉群和共鸣肌肉群。而这些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则要靠演唱者的“意念”来指挥。要求歌唱时绝对放松是不可能的。所谓歌唱时的放松.只能是指与歌唱无关的肌体部分的放松,而与之有关的肌肉群则应该是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