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号多,是中国的特色.看看那大街小巷墙头门口上涂抹的悬挂的张贴的就知道。教育口号多.又是中国特色之特色:什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这些琅琅上口对仗工整的迷人口号看来.教育享受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当下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可教育的现实境况总让人觉得这些迷人的口号只能给教育带来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隐于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教育意图。文章以"张贴奖状"的教育视角叙事:《手机:无限爱》关注的是攀比、享乐的群体学生的教育;宣读马校长的感谢信,关注的是全班学生的爱心教育;指定学生张贴先进班集体的奖状,关注的是行为需要矫正的个体学生的教育。这样的"无痕"教育如春雨润无声,浸润心灵,教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一、特色教育与教育本色的博弈 近些年来,有关“特色教育”的标语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各种关于“特色”的口号也不绝于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校园里都张贴着办学特色的标语,有不少学校甚至提出了“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放眼当下中国教育,大有“特色教育”盛行天下之势,好像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特色教育”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当今各国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其理论依据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将教育的重心位移到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格的尊重上来,这是教育理念的伟大进步。然而,许多时候“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成为我们的思想,却成了装点门面的工具。环顾我们的校园,“以人为本”已经泛滥成一种随处呼喊的口号,成为一种随处张贴的标签,那么,如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5.
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一口号蕴含了以现行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改造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它要求学校与教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和其他孩子相近或相当的教育结果,这是一种对标准化教学与评价的吁求。为了这一口号,学校教育变异为对数字结果的敏感与对自身的保护,学生们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被操纵、强制与压迫的工具。"不让每个学生落下"并不等同于尊重与关心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实际上,这一口号旨在消除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迫使他们将赚取分数、学习文化课作为惟一真实的教育需要。为了孩子们更为丰富的生活和个性发展,"落下者"的意义需要重新被思寻。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喜欢口号的国度。客观地说,口号不是没有一点作用,它可带给人振奋、激情,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物质条件的欠缺而取得些许成功。在特殊时期,口号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但特殊时期毕竟是短暂的,口号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就应该及时中止。但在教育界,各种激动人心的口号一直不断,且常有新口号出现。我以为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口号了,而是对教育的神化,需要引起必要的警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前些时候看了《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深为李圣珍老师的事迹所感动…  相似文献   

7.
口号是一种宣传的载体,是一种宣传形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几年,我尝试用口号帮助管理班级,同时配合搜集、自编的格言与顺口溜张贴在教室里,这些口号和格言成为我们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班上下课的口号是:“给人快乐,顽强健身,认真作业,努力创新。”这个口号从德、智、体等综合素质方面为学生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个口号,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易于背诵;同学们背口号时声音宏亮,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班级气氛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8.
教室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场所,所提供的生活场所与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教室的物理空间、课桌椅的布局、座次、教室中主要的张贴物和陈设,力图呈现学习环境对学生学校生活基本状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东海 《湖北教育》2007,(12):63-63
现在很多学校提出要以"为学生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就像服务行业都有"顾客就是上帝"这么一句口号一样,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学生是我们的上帝"的口号。"服务"是市场经济时代再次时兴起来的词语,"教育就是服务"的观点或许正是基于"教育产业化"提出的,当教育市场化、学校企业化、教研功利化、考核生产化以后,教育必将失去它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0.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是一种广泛宣传介绍的教育经验,不过,它存在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的认识模糊,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支撑。教育管理者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主张和教育口号,或视为一种教育要求去评判和指导教师的行为.而应该使这种思想的语言通过教师们的心去引发其教学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在学生在学校时,生活的空间主要是自己的班级。所以,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虽然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经典语言和有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文化的创建,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慰藉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崇尚精神价值的追求。但是,教育是一  相似文献   

12.
学校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面对着教育民主、平等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如雷灌耳和教育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教师确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口号是指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提出的,反映一定教育思想、内容与方法,具有纲领性和宣传鼓动作用的简短语句。它来源于教育权威、教育政策或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口号具有宣传、引导的基本功能,但当下不少教育口号具有片面性、极端性和非科学性,已对教育实践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我们需要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重庆市教育管理者走近课堂.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关注教师的住房、医疗等切身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推动教育发展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发展不是口号喊得响,而是落实到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改以来,各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口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不少教师认为,新的必然是好的,便不假思索地盲目跟从;旧的必然是坏的,便不加分析地完全否定,用“二元对立”的方法简单地看待教育问题。新课改提倡赏识教育.有些教师便对学生的言行不管对错,一概表扬,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新课改提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后,教育界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升华,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更是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学化学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下,"减负增效"是教育的热门话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轻书包还给学生",是教育的热门口号。如何在"减负"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相似文献   

18.
谈加强成人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陈龙近十几年来,中国成人教育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口号之后,更是如沐春风。我国成人教育的立足点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在教育内容上,着力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  相似文献   

19.
国利  杨成 《考试周刊》2013,(32):99-100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口号,而生存教育就是要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其他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12,(14):5+4-10
教育口号是反映一种教育思想、影响教育行动、易记易传播的流行语。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口号,有大家耳熟能详、推崇至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有饱受争议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