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寻根认祖是人类的共性之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记录祖先、认同祖先的意识,久已有之。超越了族别与国界,各个民族都有这种传统。世界各地都有自己形式的家谱。中国家谱记载的内容与西方家谱不尽相同,中国家谱通常记述了家族的兴衰,如世系繁衍、人口增减、居地迁徙、婚姻状况,以及重要成员的社会地位、文化著述,  相似文献   

2.
方志与家谱,是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撰志与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倡导家国一体,推崇守法明礼、重教亲传、鼓励修身养性等优秀理念,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对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正确认识,积极利用,科学传承,突出中国特色,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华 《大观周刊》2012,(31):30-30
基督教作为西方国家民众信仰的主要宗教经由历史长河的冲刷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存在的模式值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的学习,通过对基督教和其他世界性宗教纵向或横向的探讨.本文试图从教理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基督教长盛不衰得以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的福建,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中心地区,作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代表,基督教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音乐之所以在世界每个国家传播,基督教可以说功不可没。福建的钢琴音乐正是由基督教的创立,才在整个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王玮立  毛波 《兰台世界》2014,(12):145-146
清朝末年的福建,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中心地区,作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代表,基督教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音乐之所以在世界每个国家传播,基督教可以说功不可没。福建的钢琴音乐正是由基督教的创立,才在整个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王业明 《今传媒》2016,(6):59-61
家谱和国史、方志并列,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家谱编修活动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本土传播现象。家谱是一种组织传播媒介,其具有血缘性、仪式化、强制性、孤证性等传播特征,家谱编修者的身份影响到其在家谱编修中的把关标准,家谱具有道德教化、文化维模、社会控制和媒介记忆等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0.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方家谱档案利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持续着一股热潮,家谱档案在很多国家档案馆中的利用人数占据着传统用户的50%。本文主要从西方家谱档案利用展开分析,以此来总结出对我国档案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申舒尧 《新闻窗》2013,(3):47-4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娱乐元素的注入,已成为此类节目改变刻板形象、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文化传承中推进现代性文化的建构,既是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变革现状的重要出路,也是社会转型期赋予大众传媒的文化责任。一、"知根知底"栏目文化特征分析(一)传播的理念"知根知底"是河南卫视2012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中国传统家谱、姓氏文化节目,该节目契合"大美中国、文化卫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以晚清在中国生活了45年的著名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李提摩太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一,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有益于中国人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催化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的转型;第二,直接参与以康梁为首的戊戌变法活动并出谋划策,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面貌和进程;第三,主持广学会工作,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登上讲坛,增强他们变革落后现实的兴趣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4.
<正>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它在所有的中国传统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类文明不管进化到何种程度,孕育、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这一过程乃是一切正常人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孝道本应是人类普遍的主题。但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亲子关系之道上有着重要差异。在西方,受基督教文化的影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家谱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想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传统家谱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出来,助力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人员必须对传统家谱内容展开进一步挖掘,并采用更为先进的可视化方法将其展示出来,从而有效提升其吸引力。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阐述了传统家谱的内容、概念和作用,然后提出了几点可视化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编辑活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西方科学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熊月之先生在其<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中将晚清百年(1811年~1911年)西学传人中国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1811年~1900年).基督教传教士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1].基督教传教士的编辑出版活动,特别是西方科学书籍的编译.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多从文化传播的的视角出发.而对其编辑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编辑界的贡献探讨较少,本文试略论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优秀家谱文化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应认真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家谱文化,引导广大公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努力构建先进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8.
面向传统家谱档案中的先贤人物,主张通过历史人文解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家族文化的挖掘与展示,转变传统家谱档案为立体的多维度资源。以浙江省仙居县高迁村的《吴氏西宅宗谱》作为研究素材,借助本体技术构建吴氏家谱本体,以求揭示当前传统家谱研究的数字化转向趋势,并提出了传统家谱档案可视化研究在"新乡贤建设"与"家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讲题涉及的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治理模式如何起源的问题。我们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在西方文化传统下,为什么会发展出现代的宪政民主的治理模式,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下,却发育形成了持续几千年的专制政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问题,可能有许多解释层角度,本讲通过比较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差异,尝试着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