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渝口头禅与本地的非正式制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互嵌现象,形成了对社会发展的一个双重作用,甚至影响本地域的正式制度变迁,故而,我们对川渝口头禅文化提出自己的个性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川渝口头禅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渊源,无论是史前文化假说还是先秦时代之后的断想,都不能逃脱四大论调,即码头文化论或社会风气论、产业工人论、地理决定论和实用主义论。  相似文献   

3.
川渝口头禅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渊源,无论是史前文化假说还是先秦时代之后的断想,都不能逃脱四大论调,即码头文化论或社会风气论、产业工人论、地理决定论和实用主义论。  相似文献   

4.
川渝口头禅文化是非常丰富、鲜活的,相当要好的朋友见面的一些打招呼惯用语,要是出现在北方,基本上意味着打架斗殴,但为什么川渝大地如此流行,它的源头是什么,来自孔孟之乡的笔者思考了2年多,试图主要使用扎根理论陈述范式、历史分析法和新制度经济学之制度框架探究此问题,以解川渝口头禅文化独特之源、别种之解和极致之情.  相似文献   

5.
川渝口头禅文化是非常丰富、鲜活的,相当要好的朋友见面的一些打招呼惯用语,要是出现在北方,基本上意味着打架斗殴,但为什么川渝大地如此流行,它的源头是什么,来自孔孟之乡的笔者思考了2年多,试图主要使用扎根理论陈述范式、历史分析法和新制度经济学之制度框架探究此问题,以解川渝口头禅文化独特之源、别种之解和极致之情。  相似文献   

6.
跨行政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川渝合作建设经济一体化区域已经拉开序幕,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制度建设是川渝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证和制度变迁三个层面.研究了制度建设在川渝经济一体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子传媒时代,电视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川渝两地都很重视本地的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就。但是,电视文化的发展,精品不多、原创乏力,在国内、国际缺乏竞争力。川渝两地电视文化应该开掘各自的特色,发挥双方的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创造互惠共赢的新局面。川渝两地电视文化合作、交流具有良好的基础。川渝两地在电视理论研究、电视剧创作、节目设计制作与传播以及电视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已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格局,同时,也拥有互利合作、互助交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川渝电视剧的发展对策,在矛盾分析法视角下,通过川渝电视剧的发展来分析川渝电视剧的主要衰落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拓展川渝电视剧题材,丰富川渝文化理念;改善川渝电视剧制作粗糙的技术硬伤;加强营销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作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川渝地区教育发展进入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征程。特殊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特殊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则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川渝特殊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优势条件:国家战略指引了发展方向、巴蜀文化提供了优质土壤、现实优势铸就了协同根基。构建逻辑:以自我发展为起点,开启川渝特殊教育教师个体全方位成长;以群体提升为载体,促进川渝特殊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协同发展;以辐射协调为落脚点,谋划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均衡化格局。发展路径: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川渝特殊教育教师学习平台、创生贯穿巴蜀文化的特殊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挥立足名师工作室的特殊教育教师成长体系、聚焦联动名校长工作室以点带面的管理模式、形成着眼于特殊教育学校优势互补的片区联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高温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总体偏多,1979年是由多到少的突变年,80年代高温日数明显偏少,90年代以后又有增多趋势.川渝地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我国南海北部对流增强,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同时东亚大槽变浅,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850 hPa距平风场上.川渝地区以南被东北距平风控制,以北被正南距平风控制,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前期春季OLR场变化特征可为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川渝经济区规划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然而该区域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一定的压力,如何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成为成渝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把生态环境污染指数作为技术因素引入研究模型,以构建川渝区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模型,并通过模型估计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强川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川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个体性的文化系统,兼具地域之灵气和文化的独立性。姜文的《让子弹飞》并非一部充满浓郁四川地域色彩的电影,却意外地与川渝文化精神契合,体现了一种文化涵养的耐心和文化扩张的野心。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基于原创文学脚本,既坚持作者性,又高扬商业智慧的类型电影操作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访问法、实证分析法以及特尔菲法,对川渝地区80所各级中学以及7所师范院校现有的体操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体操课程发展的科学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精神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晏阳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乡土德育资源.充分利用该乡土德育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增强该地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文章概括提炼了晏阳初精神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川渝冀湘学校开发利用晏阳初精神提高川渝冀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分立发展到合一发展、互补互融的长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地区间通过协同合作,取得共同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拟以川渝两地对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为例,运用"增长极"理论,对两地间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反观"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出此理论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结论,并对川渝两地在"增长极"理论指导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一种地域纠葛的视野下,本文对李劼人《死水微澜》、艾芜《南行记》和沙汀《淘金记》以及它们在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改编,对《红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读。进而,提出"开放地域"的思路,期待川渝的合作,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本土资源理应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源泉,为民族特质的"中国经验"确立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凸现出川渝文学与文化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四川六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教龄11 - 20年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低的阶段;是否为省(市)直属特殊学校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职称、教师所教学科、所承担教学及月收入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各维度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川渝石窟唐宋时期的造像记、修妆记、工匠题记及其他碑记等摩崖题刻中保存有一批与石窟营造工匠有关的资料.系统辑录、考证相关材料可知,川渝唐宋石窟营建工匠有完备的分工,涉及石匠、画匠、镌字匠、木匠等四个工种,其中石匠最为重要,其开龛镌像的程序可依据未完工的小型龛像大体推知,各工种都有相应的头日,又以技艺高低区分为都料、博士、匠三个级别,此外还有总领营造之事的负责人,较大规模的营造工事可能还存在特聘的专门工匠.工匠团队的组织结构大致有分工合作式和家族式两种.工匠团队成员的形象偶尔也出现在石窟造像中.对川渝石窟古代工匠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该区域现存龛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坝坝舞是川渝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展演形式,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且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人文环境有关,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舞蹈形式,坝坝舞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发挥着相应的社会文化功能,以适应不同身份的参与者,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化与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