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之一。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从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到人的全面发展论述,从人民利益衡量标准的提出到实现途径探索,从扩大民主的倡导到依法治国、德法并治的实施,从精神文明建设到先进文化代表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总结了国际、国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  相似文献   

4.
简论江泽民的人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的人民观内容十分丰富,贯穿于江泽民思想的方方面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发展科学技术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江泽民同志对此作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应当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科技观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一、科学技术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及其水平的提高上,这就需要大力进行…  相似文献   

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解放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利益观;建国以后,发展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人民利益观;新时期,又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水平,并不断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导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理念和新时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实践。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的核心要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进人民的文化福祉;推进文化领域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坚持“以文化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四点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段论述深刻阐述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思想,指明这是衡量和判断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为党如何贯彻和体现这一思想提出了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立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推动人民民主理论与制度创新。坚持人民立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充分彰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将人民至上理念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之中,从根本上确保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实践。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立场,有利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逻辑超越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民主逻辑的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实现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不断推动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小学教育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要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中小学教育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涉及社会千家万户,最直接和具体地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相似文献   

11.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这是贯穿于江泽民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江泽民探索实现人民政治利益有效途径的新思路,是江泽民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发展先进文化对先进生产力具有指导作用;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江泽民探索实现人民经济利益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贯穿于江泽民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江泽民探索实现人民经济利益有效途径的新思路,是江泽民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归宿和核心。这是由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决定的。因此,在现实中正确处理好党群和干群关系,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观。“人民动力观”、“为人民服务观”、“人民共同富裕观”是邓小平人民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人民思想的重要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历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任何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确立了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民观”。比较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民观,无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思想。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代视野下.要认识为人民服务的主体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它不仅仅是某一方面对另一方面的单向运作;服务的客体是多方面的,既包含人民的生活、工作等,更要重视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服务;要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三个代表”民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人民本位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包括三个主要因素,即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落脚点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自身的价值取向,而且对一系列问题的论述,始终贯穿了人民本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卢春雷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徐贵权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周俊波强调了江泽民"七一讲话"及"三个代表"思想对"人民"的肯定;张亚进一步指出我党应始终坚持"代表人民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张红安阐明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0.
卢春雷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徐贵权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周俊波强调了江泽民"七一讲话"及"三个代表"思想对"人民"的肯定;张亚进一步指出我党应始终坚持"代表人民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张红安阐明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