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组斯,对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提高教育普及率和教学效率而出现的按班级编制进行统一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其《大教学论中》阐明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从此班级授课制成为世界各国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也不例外,近代以来。传统的“私塾”、“私学”制的个别教学形式。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替代。班级  相似文献   

2.
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组织形式由“个别授课制”发展到“班级授课制”,在历史上是个进步。班级授课制发展至今在学校中仍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且只要它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未曾消失,它就不会消失,人为地强行否定也是不行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看来,林俊老师践行的“差异教学”主张,其实是一个“戴着镣铐跳舞”的命题。班级授课制是当下绝大多数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随机的组合方式,将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学习基础的孩子放在了一个“班”里。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 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提高教育普及率和教学效率而出现的按班级编制进行统一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其《大教学论中》阐明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从此班级授课制成为世界各国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也不例外,近代以来,传统的“私塾”、“私学”制的个别教学形式,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替代。班级授课制因其统一面向集体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而能有效扩大受教育面,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备受青睐。班级授课制在其许多突出的优点和在教学中巨大效益发挥的同时,不利于因材施教,忽视个性特长培养的缺点,随着班级的增大而表现得更加突出。可见,要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而克服其不足,除管理和教学水平外,影响其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则为班级规模的大小程度。  相似文献   

5.
“潜能生班”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为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而组建的。“潜能生”不脱离原来的班级,只是将他们的学习活动分离出来,单独编班授课,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他们仍要回到原班。  相似文献   

6.
个别教育与班级授课向中权,赵林昌个别教育与班级授课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前者是古代学校教育采取的教学形式,由一个教师教几个学生,学生不分级编班,教材各不相同。像我国旧时的“私塾”就是典型的个别教育。教师只对个别学生进行讲授,学生的年龄、程度参差不...  相似文献   

7.
班级授课制是三百多年来现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班”、“课”、“时”,其优点、弊端、都集中于此;班级授课制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又是班级授课制这一“形式”下的“内容”,是其深层次的制约因素;班级授课制改革的走向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入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7世纪率先倡导班级授课制,到了20世纪,以班级为基本教学单位的学校教育,即班级授课制得到蓬勃发展,班级组织逐渐在世界各地确立下来,学校逐渐把班级管理视为其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则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其产生之初的基本职能是进行班级管理,促进学生集体感的形成,实现班级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9.
班级授课制是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和民众教育需求增大的形势而产生的,最初在耶稣教办的学校中零星使用,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不管是新教还是旧教创办的学校就都采用了班级授课制,如德国约翰·斯图漠的古典文科中学就是典型的推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但这个时期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夸美纽斯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系统的论证,为班级授课制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主要就是以夸美纽斯的理论为蓝本建立起来的。班级授课制自…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校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的统一安排,近期,笔者组织授课班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以“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下是本次活动过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大班额”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内涵 1.“大班额”概念的界定 对“大班额”这一概念较为准确的阐述应该是“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班级规模俗称“班额”,即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授课组织形式,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班级较为固定,因而,在我国班级规模实际上往往指的是一个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12.
自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班级就成为学生学习及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大部分时间要在班级中度过,班级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徐红飚 《教育》2008,(1):60-61
“班级授课制”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上的囡材施教。于是,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成为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和补充。笔者采用“平衡分组法”来结构班级、组织教育教学,成效初现。下面是笔者对班级“平衡分组法”所做的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事业中,班主任起着较为重要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以后,世界各国先后采用了“班级授课制”。“我国是在本世纪初逐步在全国推行“班级授课制”的。“班级授课制”的实施,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不论从教育心理、教育管理,还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优越性。但是“班级授课制”,也产生了一个如  相似文献   

16.
范文忠 《甘肃教育》2013,(21):55-55
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从此,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个人对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与这种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制度。多年来,班级授课制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由于在班级授课制中学生是集体受教,班额的大小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英语  相似文献   

18.
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所撰写的《大教学论》,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从而确立了班级授课制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此后,这种形式在欧洲各国广泛采用。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到1901年废科举兴学堂后,  相似文献   

19.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13,(48):192-192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在班级内,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是班级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的,而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如德育、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也主要是以班级为平台操作的。自现代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班级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行政班级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