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非正式组织理论运用于高校组织的管理实践,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并最终提出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控制其消极作用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非正式组织理论运用于高校组织的管理实践,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并最终提出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控制其消极作用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等传统正式群体的概念将逐步被打破,大学生有了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非正式组织”,也会随之发展,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着不同的类型、特点与成因,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作为社会众多非正式组织中的一种形式,其存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高校管理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相关要素、总结高校非正式组织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加强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的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社会资源整合匮乏和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引导不利等问题。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支持正式组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给予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资源利用的便利。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该辩证地看待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引导非正式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校导师制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和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籍自实行学分制管理以来,班级、团支部等大学生正式群体的作用日益削弱,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剧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整体工作有着双向作用,尤其对高校学生工作更具直接影响,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应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和谐教育。文章就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高校导师介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和谐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和谐教育的原则和措施,以期对新时期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挥“两课”教育渠道的同时,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双重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类型以及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双重影响入手展开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其作用机理与大学生正式组织相比,有其显著特点,对学生产生着双面性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和存在,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其成员和正式组织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玉江 《华章》2007,(1):6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挥"两课"教育渠道的同时,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双重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类型以及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双重影响入手展开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敬连 《文教资料》2010,(1):160-162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活动是大学群体活动的一部分,其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并从高校管理者层面研究如何有效地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引导与管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优质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晶 《考试周刊》2013,(43):160-16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府中,有一批非正式组织群体迅速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壮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正式组织一样,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以志愿者组织为例,分析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志愿者组织积极健康地发展,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引导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双重影响.必须科学有效地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以更好地促进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何瑛 《文教资料》2008,(24):181-184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之间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凭感情联系起来的一种自发形式的非正式体系.面对新的形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突出作用,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将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纳入共青团组织的运行体系中,对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并以其自身特点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场域。充分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德育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校德育变化的新特点,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非正式组织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定学生组织,其形成的原因复杂、影响广泛。正确认识和管理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充分引导和利用好其积极的一面并克服其消极影响,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卫星 《高教论坛》2007,(6):163-166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于正式组织相伴而生.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呈现出新的类型和特点入手,总结了各类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对建设和谐校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飞 《教育学术月刊》2011,(9):38-40,47
大学生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者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点,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同时存在、同时运行。积极探讨两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组织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定学生组织,其形成的原因复杂、影响广泛.正确认识和管理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充分引导和利用好其积极的一面并克服其消极影响,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接着论述了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包括加强重视,积极引导;辨别组织性质,对症下药;利用“领头羊”传递正能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