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谈钱学森的“大科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学森的“大科学”思想,是他长期以来对我国科学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两者之忠诚融为一体的结果,体现了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思路。文章首先对本世纪中叶“大科学”概念的产生,以及产生“大科学”的诸因素作了分析,然后着重阐述了钱学森对“大科学”思想的开拓,以及他为此而构想的大科学体系,从而揭示了钱学森大科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和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钱学森在1996年6月提出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11个大部门之一。和其他的科学技术大部门一样,建筑科学也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三个层次。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最高位置,并且通过建筑哲学这座桥梁和建筑科学联系,指导建筑科学理论和实践。钱学森的建筑科学体系是在21世纪我国城镇化高潮的前夕提出来的,深入学习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将会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了解与利用钱学森科学思想是一个与所有知识分子、干部都有关系的课题,钱学森科学思想是一个人人可用的思想库。  相似文献   

5.
“1978年,在准备我国首批太平洋火箭试验的时候,我第一次亲耳听到钱学森谈人体科学的问题,后来又知道钱老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理解。直到2001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研讨会,钱老的长子钱永刚坐在我旁边,于是问他:钱老现在怎么研究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来了,那不是研究图书馆的人员做的事吗?钱永刚跟我说:这你就不懂了,你得好好研究研究。”由此,推动了赵少奎研究员对钱学森近30年科学探索工作的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锡新 《未来与发展》2009,30(11):98-98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的钱学森同志逝世。钱学森带给中国的贡献不仅仅是航天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将技术科学思想带回中国的第一人。钱学森同志的爱国豪情和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钱学森同志生前非常关心中国的未来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研究会和《未来与发展》杂志。  相似文献   

8.
“人体科学”是钱学森晚年致力于的研究之一。考察和研究钱学森的著作,发现钱学森的“人体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是凭空的和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其中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复兴与有机自然观的复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钱学森“人体科学”概念的提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伟大不但在于创造了杰出的科学成就,而且表现了高尚的科学道德和治学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国科协八届三次全委会议上,讲到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协工作的一个重点时强调:"要深入宣传和传承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大师的优良传统。"在钱学森诞辰102周年之际,让我们撷取钱学森科学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0,(1):F0002-F0002
NO.1推介理由: 刘合群,本是一位天文学者,当他步入医学的领域,却在人体科学的研究上有了心得与感悟,这正是学科交叉的结果。这与钱学森所提出的“前科学”理念及“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不谋而合,也符合钱老“人机体系”的思想。即当“机”(即仪器等)的还不足以成就医学的时候,甚至到当“机”已经足够成就医学的时候,“人”一定是“人机系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技术体系学关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三个层次结构的思想,以2003-2013年Web of Science中工程科学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方法,对当代工程科学内部结构及其外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工程学科内部与外部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关系,获得规律性的全新认识,为工程科学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刘慧  刘琪  李宁 《情报杂志》2005,24(11):25-26
现代军事战略决策具有复杂性、时效性、精确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因此军事战略决策系统是复杂系统,军事战略决策问题是复杂问题。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或培根式的还原论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必须用钱学森院士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以及“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才能对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复杂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在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提出了“6+7”军事决策研讨体系框架结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通过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使参加决策的群体在决策问题时能相互启发、互相激活,从而得到科学的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研究》1992,10(2):7-16
近年来,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现代科学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努力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体系,以成功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将给我国科技文献的组织,情报语言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新的希望。为此,本文对钱学森多年来精心描绘的现代科学体系作了综合概述,全文分三大部分,首先概括了钱学森现代科学体系的总体结构,然后对九大部门科学的体系结构分别作了概述,最后再综合起来,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现代科学体系是一个整体联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近来,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杰出人才的涌现,需要我们的教育进行大力改革,成为人才的真正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回到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材料《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相似文献   

15.
郝霖 《今日科苑》2010,(7):76-80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术”,因为它需要大量地与“人”打交道。而与“人”打交道的过程,又正是思维碰撞,思想“火花”闪现的过程。在钱学森晚年的系统科学研究中,也曾强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也正是来源于“思维”的碰撞。  相似文献   

16.
余玮 《今日科苑》2010,(1):127-134
钱学森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长达60余年的相濡以沫,以及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31日,享誉世界的一代宗师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环宇震惊,举国悲痛。钱学森先生是我国科学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科学学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1980年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开创了我国科学学和科学体系学的研究方向。本刊编辑部特组织部分科学学界老专家撰写纪念文章,集成此专稿,以表达我们对钱老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不仅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科学成就涉及很多领域,他的科学思想内容丰富,学术见解深刻新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天才。科学学思想是其博大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影响是深远的。钱学森是我国科学学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其科学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深化了认识的辩证过程,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实践内涵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合集成研讨厅是钱学森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代表和思想结晶,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领域曾得到广泛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研究热度却有所降温,引起了这一“传统”系统科学思想是否过时的思考。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总结分析了其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综合集成研讨厅与大数据技术、知识管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机遇,探索了智能技术支撑下综合集成研讨厅在战略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系统科学领域的方法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从中医理论的学科定位、学科现代化的本质含义出发,探讨了中医现代化的内蕴与实现途径。他认为,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前科学,学科现代化就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中医现代化要分步进行,中医现代化要接受系统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