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决定民族命运的关头,小资产阶级肩负起领导缅甸人民通过“烂草坪”的历史重任。这是由殖民地缅甸的经济、政治、阶级结构所决定的;也是由于日本“南进”、欲侵占缅甸,英国殖民统治岌岌可危,缅甸民族面临多重灾难的时势所定夺的。缅甸唯有小资产阶级具备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实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我缅人协会”以“德钦”(主人之意)的姿态,站在反英斗争的前列。不幸的是,由于这个阶级的幼稚、软弱,最终还是落入日本的陷阱。  相似文献   

2.
缅甸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在近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与侵略。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 Aung San)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协同日军对英军的战斗,在日军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宣布缅甸独立。缅甸人民对于同为殖民侵略者的英国和日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欢迎日本的到来,视其为解救缅甸者,另一面则急于将英国赶出缅甸,甚至有"英国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时机。"这样的说法,这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缅甸民众反英亲日心态。  相似文献   

3.
缅甸民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是缅甸最严重的国内问题之一,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在概述缅甸民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缅甸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缅甸的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缓和,但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缅甸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研究视角。缅甸独立后吴努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大缅族主义"价值取向,奈温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忽视民族属性的"国家主义"价值取向,随后军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民族国家建设"价值取向,如今的民选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更具高度的"民族国家建设"价值取向。从缅甸不同时期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缅甸自独立以来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怎样利用国家力量来整合异质化的民族地区差异和多样化的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构建。吴努时期政府采取的加强国家权力削弱少数民族权利的政治一体化和推行统一的民族文化政策来实现民族国家构建的政策没有取得成功。1962年政变上台的奈温政府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反政府力量的国家构建和以民族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民族整合,也未能达到民族国家构建的目的,并激化了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英国以和平方式给予缅甸独立.这决不是英国对其战前殖民统治反省后的明智之举.而是英国政府无法应对缅甸民族主义要求独立的强大攻势.被迫做出的丢卒保车的战略选择。缅甸的独立不是完全按英国战前早已制定好的非殖民化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而是缅甸民族主义斗争的结果,但从缅甸独立的方式看,则充分体现了英国在解决殖民地问题上的灵活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缅甸人民就习惯地称中国人民为“胞波”,缅语意为“同胞兄弟”。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缅甸拥有许多独特的生活文化习俗,了解一些关于缅甸民族的文化习俗,对于跨国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早已开始的民族解放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尤其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占领东南亚地区之后,有了新的发展,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战时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复杂,以及缅甸本身的实际条件,使得缅甸民族解放运动在寻求民族独立的方式上走了曲折的道路,并在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国家时代的多民族国家,从族际关系治理的角度去考察民族国家建设是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当代缅甸族际关系治理贯穿了整个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缅甸族际关系治理对民族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缅甸民族国家的政治局面经历一个从离散到聚合的过程,国族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国族涣散到国族认同增强的过程,国家认同建设经历一个从国家认同弱化到国家认同强化的过程,现代国家建设经历一个从停滞到开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缅甸长达824年的封建社会有近600年是在缅族统治之下,其民族政策对之后的民族治理策略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多民族的缅族王朝,为了消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敌意,稳固其统治,对主要民族孟族、掸族、克伦族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一是对孟族实行亲善与同化政策;二是对掸族采取优待与控制政策;三是对克伦族实施赏赐与忽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缅族王朝与非缅族的紧张关系,但终究没能团结缅甸民族。正是因为缅族王朝实施部族国家治理,对非缅族实行有差别的民族政策,导致缅甸各族政治认同缺失,产生离心趋势,与缅甸政府一直对抗了60多年。  相似文献   

11.
果敢地区曾为中国的领土,果敢族是明末永历帝的官兵后裔。由于果敢地区为民族地区,清朝政府的汉族土司管理模式培育了果敢华人的少数民族认同,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一认同意识又得到强化。并且,果敢华人最终凭借自身的政治军事力量在缅甸建国的历史机缘中发展成为登上缅甸历史舞台的少数民族身份。果敢族因而也成为东南亚历史上分化形成得最晚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中立主义是缅甸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基石。文章主要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两极格局三个方面论述缅甸自独立以来采取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并认为地缘政治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维护国家利益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两极格局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英国实行“以印治缅”的政策,“是历史的偶然性,是出于统治的方便”。本文认为:英国推行“以印治缅”的目的在于巩固和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便于英国向东方其他国家、尤其是向中国进行侵略;同时,英国可以利用印度人更有效地统治和掠夺缅甸。这一政策的实施,加重了缅甸人民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程度,破坏了印、缅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掩盖了英国殖民者与缅甸人民的根本矛盾,削弱了缅甸人民反英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景颇族与缅甸克钦族是同一民族,但由于两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两国政府所采取的民族政策的不同以及所受周围其他民族的不同影响,它们之间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有了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它有着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缅甸是英国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表现出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一面,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英也适时地调整在缅甸的殖民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缅甸民主进程的推进,缅甸的对外关系将从单一的依靠中国政策而转向大国平衡政策,特别是与日本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分析缅日政治军事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特别是缅甸从日本获得的经济援助,从中找出其特点,以供中国有关部门在制定对缅甸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欣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6):99-103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佛教渗透于缅甸文化的各个领域,寺院文化就是这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寺院教育、寺院文学、寺院建筑、寺院礼俗等方面对缅甸寺院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性质意义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以前,外国人移居缅甸的历史可以根据缅甸的历史发展进程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外国移民数量和特点随着缅甸历史和政局的变动而不同。1988年后,随着缅甸新军人政权的建立,大量的中国人移居缅甸,成为缅甸的新移民。不同时期的外来移民对缅甸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对缅甸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通过回顾缅甸东吁在二战期间曾经的辉煌,对爱国华侨抗战情结的展示,缅怀抗日志士的英雄业绩,力图描摹出在缅甸这块湿热的土地上,崇尚英雄、爱国(爱祖籍国、爱居住国)、爱乡,依然是旅缅华人区的主流现象。提出:以缅甸华人的抗战情结为基点,以东吁抗战文化宫为基地,丰富和完善缅甸华人抗战文化圈,呼吁海外华人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记住历史,奋发图强,共同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杨苗  周家瑜 《文教资料》2020,(4):135-136,46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外贸进一步发展、多边外交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等,国际上掀起汉语学习热潮,华文成为英语之后的又一大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学习。探索华文教育在缅甸的发展和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华人教育是为缅甸华人提供文化学习和传承理论的主要路径。本文介绍缅甸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分析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探究缅甸华文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为促进华文在缅甸教育中的有效开展,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