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企业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文章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对中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评价研究和比较分析,为企业正确选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评价概念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应是包括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评价在内的系统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评价概念模型由以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构成的创新资源评价,以创新风险和创新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过程评价和以创新效益为目的的创新结果评价组成。创新要素评价、创新环境评价、创新能力评价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性评价,创新风险评价、创新效率评价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性评价,创新成果评价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而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资源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归纳总结已有关于知识转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信息论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转移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信息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转移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转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运用知识量和知识熵等参数对企业技术创新知识转移进行量化测度,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不确定性和转移发生概率的控制是企业知识转移管理的重点。提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模型对1999年至2006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并进一步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得出各年份交叉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元生  石秀芬 《软科学》2009,23(11):17-19,24
深入地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部分权重信息、且属性值为三角模糊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决策问题,采用逼近理想点法进行排序和择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比较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一般从风险和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技术创新项目,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和效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评判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项目选择定量化评价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建  汪剑飞  魏平 《科研管理》2004,25(Z1):14-22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一种重要管理工具.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集中于研究产出指标和方法,但是忽略了过程效率的评价.本文总结了大量学者的相关研究,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为建立新的包括产出和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横向对比不同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性。以37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础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因子分析定权法测算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导致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同时更应注重从企业内部自身视角提升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率。在阐述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现状以及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员工能力、供应商参与、重视客户、持有众多特质互异的互补性资产以及基于创新环境、信息交流、激励、风险共担机制等企业视角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为提升微观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2013—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次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及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且整体效率偏低,年平均效率集中在0.35~0.4之间,但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呈上升趋势;甄别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偿还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规模和智能制造领域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运营能力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影响较小。最后就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代碧波  孙东生  姚凤阁 《情报杂志》2012,(3):185-191,123
基于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在2001-2008年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改善不明显,年均增长0.8%,主要来源是技术效率的改善;29个行业年均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指数存在差异,其中有14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正向增长,26个行业实现了技术效率的改善;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所有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于斌斌  余雷 《科研管理》2015,36(4):30-38
集群企业是集群创新的微观基础,而合理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是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动态决策机理,并以绍兴市5个全国百强产业集群的201份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需要在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正确考量自主性创新和合作性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决策;(2)新产品更新率、与供应商或销售商的合作程度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3)企业竞争程度、企业自主品牌和企业规模可以显著促进选择自主性创新的集群企业创新能力;(4)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本地物流效率与选择合作性创新的集群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究了创新要素集聚下的科技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创新要素聚集对于对于科研机构具有负影响,对于高校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企业的影响为正;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要素集聚对于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而企业的创新要素集聚对于创新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但是在超过800公里后显著性减低;政府支持对于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为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不同创新活动之间能够有效互动而形成新的、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具有系统性创新提升作用,可称之为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缺少对作用机制的整体揭示与实证检验。本文从整体性结构出发,在理论阐释创新活动系统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中介的多重调节效应模型,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存在整体结构性作用,既能直接提高创新效率,也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促进创新效率提高,且高环境不确定性会全面放大创新活动系统耦合效应。本研究深入了对企业创新活动协同关系的分析,增补了相关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运用2012-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两阶段中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1)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创新成果生成阶段及技术转化阶段综合效率在0.6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5.92%和100%;(2)在未达到DEA有效的企业中,其无效主要是由于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造成的,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支持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3)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创新转化阶段效率整体较好,而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偏低,这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4)两阶段都存在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中创新生成阶段主要瓶颈在于产出不足;创新转化阶段主要瓶颈在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冗余,而资本投入则相对较合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与体系,基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以及投影分析五个视角,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对2005年—2012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天津高技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最高,河北最低;具体行业技术创新效率三地区各有差异。最后对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措施,以达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DEA超效率分析模型表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校际差异,合作高校的学术能力与学术水平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技术创新效率密切相关;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既表明了不同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存在差异,也反映了区域间知识管理水平的差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空间分布的拓展,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学科专业类别之间的差异,新兴学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理工学科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占主体的实际情况,表明理工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某些相关学科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技术创新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某些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工作站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结果及其理论分析对完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校企站合作水平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叶银丹  甄峰 《科研管理》2006,40(12):105-115
本文利用等效益面方法和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推导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选取了纺织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行业的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有相当比例企业的规模效率递减,进而制约企业的综合效率提升。纺织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在行业规模缩减期,在40%的水平上有所上升,在规模扩张期则有所下降;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经历一段30%水平的稳定期后,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快速提升;产业集聚未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水平,核心因素仍是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