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的状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多,教育发展政策就是其中一个.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政策原因包括: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过度依赖地方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教育政策的发达地区和城市取向、重点办学取向.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准确定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遵循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学校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设计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补充乡村教师数量为目的的政策探索阶段,以提升教师质量为重点的政策完善阶段,以统筹配置城乡优质师资为目标的政策深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遵循着相应的演进逻辑——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推动力的政策形成机制,以兼顾效率和公平为导向的政策价值取向,以政策工具的综合选择和使用为手段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经济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未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发展,应坚持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的非均衡化政策形成机制,追求丰富多元的政策价值取向,政策工具合理选择使用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强化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政策话语规则.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经历了探索与重建、新旧教育体制转轨、有重点的稳步推进与深化改革四大阶段:在内容方面,不同阶段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内容各有侧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师编制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思路日益明确;在价值取向方面,始终渗透着国家行政力量主导教师资源配置的理念,优质均衡的价值理念逐步彰显;在政策工具方面以强制性政策工具为主,但自愿性政策工具得以拓展、混合性政策工具稳步增长。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城乡不同地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政策文件与发展规划;完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差异化配置有关配套措施;丰富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的使用对象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均衡优质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是各地义务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但在探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上却各具特色。以"共享"为理念,广州市在追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国家的社会政策,广州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中以"精准托底"为路径,尝试通过力推处于发展底部的学校前行,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使改革成果为社会各阶层成员共享。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育不均衡发展,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不均衡。作为历史发展产物的校际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指引下,各级各地政府运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如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性工具等,试图不断缩小校际不均衡。但是,每一项政策工具在运用的过程中,各有其适用情境。因此,有必要对正在运用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工具的优势和不足予以准确评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育不均衡发展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不均衡。作为历史发展产物的校际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各级各地政府运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如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性工具等,试图不断缩小校际不均衡。但是,每一项政策工具在运用的过程中,各有其适用情境。因此,有必要对正在运用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工具的优势和不足予以准确评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社会文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义务教育评价功利化、多主体协作浅表化、乡村文化底蕴流失、软硬件资源投入不均等困境。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价值引导、政策推动、文化认同和历史趋向的角度厘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进而搭建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逻辑架构,为我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近百位县市教育局长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基础上,指出: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执行效果一般;县域师资配置不均衡;存在增量流动、城乡交流和组织内部流动三种师资均衡配置模式。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执行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人事管理权限有限、政策工具使用单一和非正式制度规约等方面阻碍,建议从目标、运行和保障三个方面建立系统化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完成基本均衡时代的目标任务,又要应对优质均衡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隐性短板表现为:由于区位劣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在民族地区总体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某些基本指标依然处于脆弱和不达标状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二元纠葛:发挥积极的政策效应,坚定地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高度关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脆弱性,补齐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的隐性短板。为此,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系统完善教育政策文件,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实施精英决策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内配外引"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对口帮扶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13,(2):22-28
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教育发展的标杆,苏浙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也各不相同。江苏省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以"示范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式。示范区通过政策制度设计,加大办学投入,确保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师资优质均衡等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产生了诸如推进方法同质化,缺少有针对性的阶段性任务,尚未建立评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等新的问题。基于此,须落实政府责任主体,树立"促进每一个人都发展"的发展理念,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是经济体系现代化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效配套的政策体系支撑。构建政策“工具—偏好”的分析框架,并以2017年以来我国省级政府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作为样本,开展文献量化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了全方位的规制和支持。但我国省级数字经济政策仍存在基本政策工具及其内部结构缺乏均衡性、政策偏好布局差异显著、政策工具与政策偏好之间组合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从优化政策工具结构体系、推动政策偏好布局均衡发展、重视政策工具与政策偏好整体适配等方面入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以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构成要素为纵向维度,构建“政策工具—考核评价构成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对1982—2022年间我国54份中央层面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命令型工具使用过溢;考核评价各构成要素覆盖面广,但政策工具供给不均衡;政策工具与考核评价构成要素二维匹配性不足,关联度有待增强。未来,应调整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配置;综合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关键构成要素,均衡政策工具供给;改善政策工具与政策要素的二维匹配性,增强政策工具使用适切性。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人民教育》2023,(12):22-26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以公平与质量为主线,历经三个阶段的政策变迁,统筹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集中体现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缩小区域间差距;城乡协同、相互支撑,推进教育整体发展;以教师资源配置为抓手推进校际均衡发展;推进不同群体学生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国家政策要求,政策文本分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示范区政策文本的分析,明晰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力求为进一步推进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建设对促进薄弱学校发展和教育基本均衡(一些地区推进"优质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办好每所学校、培养好每个学生、发展好每位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归。区域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每所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中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区域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建设对促进薄弱学校发展和教育基本均衡(一些地区推进“优质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办好每所学校、培养好每个学生、发展好每位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归。区域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每所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中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区域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涵  赖家 《职教论坛》2023,(11):121-128
乡村技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重要的突破口,通过对中国和韩国乡村技能人才振兴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考察韩国人才振兴政策可借鉴的优势特点,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乡村技能人才振兴政策提供启示。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评价三个维度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乡村技能人才振兴政策,研究发现两国均重视“培养有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农民”、偏重“供给型政策”、采用“自上而下”的政策评价路径,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政策关注对象的范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我国可以从提高政策目标协同度、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完善政策评价监督机制、提升政策结构效力四个层面完善乡村技能人才振兴政策。  相似文献   

18.
建立城乡教师均衡流动体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地区间、校际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轮换,旨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师资均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对有关教师流动政策的文本内容、执行成效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政策实施的理性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研究生教育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借助词频统计方法,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的变迁历经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5年的恢复重建阶段,1986—1998年的调整发展阶段,1999—201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的内涵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呈现出独特的阶段性特征。在政策变迁的过程中,政策体系趋于完备,政策主体日渐多元。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来看,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均有涉及,但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工具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类政策工具比例。建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教育政策制定与施行办法,优化并综合运用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