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读懂句子,这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句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巧妙设问,理解句意。以巧妙的设问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句意,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一句时问道:“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作者为什么把他比作石头呢?烈火中的邱少云与石头有哪些相似呢?”“为什么作者不说邱少云像石头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而说邱少云像千斤…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听课,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几句话,让学生体会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有的说:“他被烈火活活地烧着,还一动不动,真了不起。”有的说:“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一位同学说:“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  相似文献   

3.
我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碰到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我板书课题后,简介邱少云同志的生平。当我讲到邱少云牺牲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时,有些学生小声议论起来,说:“邱少云已牺牲了,授予他那么多称号有什  相似文献   

4.
案例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了之后,有的说“:他的牺牲可不是被一颗子弹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烧死,他还一动不动,邱少云真了不起。”有个学生说:“我想,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一位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是挺着没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证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师为学生精彩的发言感到自豪,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有疑问,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发言,这位同学说“:当时火势很大,邱少云身上带有子弹的枪,可能还有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如果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话,那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们南京十校5年2中队被授予“邱少云中队”的光荣称号。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士,牺牲在战场上。自从成为“邱少云中队”的一员后,感觉邱少云离我很近,便开始收集和邱少云有关的书籍。妈妈送给我一套《英雄人物故事丛书》。书中详细地讲述了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的事迹,我被他的英雄气概震撼了。 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攻占“三九一”高地。邱少云和他的战友需要潜伏在“三九一”高地附近的草地上,要等到第二天天黑向敌人  相似文献   

6.
[实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师:讲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请大家再一次自由朗读,然后谈谈你们由此产生了什么感想?(生读)生1:我很佩服邱少云叔叔的顽强意志,他真了不起。生2:我要学习邱少云叔叔严守纪律的精神。生3:邱少云叔叔是一名真正的英雄,我向他竖起大拇指。……生4:老师,邱少云叔叔确实了不起,不过,我认为“我”也了不起。师(惊喜):请说出你的见解。生4(捧着课本读):“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我”没有那样做,说明“我”也是个严守纪律的人,所以说“我”也了不起。生5:我觉得“我们”都了不起,其实除了“我”看到邱少云叔叔着火外,很多战士应该都看到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草率行动去救他,说明这是一个以大局为重、严守纪律的集体,所以说“我们”都了不起。师(带头鼓掌):同学们说得太棒了,你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我认为除了文中的战士们“了不起”外,你们也真了不起。(生笑)师:同学们,你们还想...  相似文献   

7.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张运群老师写的《“风向”一说不合事理》一文,读后令我不禁佩服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而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谜团”,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查阅手中资料,撰成此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疑点一:邱少云牺牲时,“我”在什么位置?按课文中“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及“扭转头一看”等句判断,“我”当时是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或前面,因此先闻到浓重的棉布焦味,再转头看,才发现邱少云已被火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我”怎么可以随意“扭转头”呢?因为…  相似文献   

8.
案例 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我的战友邱少云》第八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为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作者不仅具体描述了邱少云在极度痛苦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直奔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史思之【教例】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邱少云为革命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2.让学生分辨出课文哪些地方写的是邱少云的外表和“我”的内心,体...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季,我在教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学生对邱少云被熊熊烈火烧了半个多钟头没有暴露目标产生了疑问。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邱少云在烈火中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子弹等武器没有爆炸呢?要是一爆炸不就暴露目标了吗?”学生敢说敢问,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一样热闹,此时,我告诉他们,愿意和谁在一起讨论就和谁在一起讨论。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展开全班性辩论: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的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进行多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插图以简洁传神的笔墨,描绘了邱少云“被一团烈火整个儿包住”,“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的感人情景,这也正展现了文章中最为感人的高潮部分。这样的插图,给我们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较好的凭借。  相似文献   

13.
《我的战友邱少云》导读设计民勤县东关小学石秀兰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紧扣“纹丝不动”这一关键性词语,采用“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当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紧扣课后习题2发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15.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16.
失落的生成     
【情境再现】下面是《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片断:师: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课文中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生交流)生1:老师,生甲装怪,他问我们“邱少云为什么是英雄”。生2:老师,生乙更坏,他说“邱少云是傻冒”,他还问“这个故事真实吗”。(有的学生直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有的暗暗点头……)师: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看到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你们俩光往歪处想。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给这两位同学一个教育。【诊断】“生成”的“离经叛道”扰乱了“预设”,教师虽…  相似文献   

17.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想如能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两句中“才”字的不同蕴意,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中的“才”字表示烈火燃烧时间很长,第二句中的“才”字表示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所用的时间很短。半个多钟头和20分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用在这里就一个表示时间长,另一个表示时间短呢?这个时间长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这里主要体现了作者“我”的一个思想感情问题。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任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至壮烈牺牲。表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聆听了两位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崧舟分别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他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我们展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其中有许多地方不谋而合:一、以读为本———书声琅琅孙双金老师在课堂上围绕“为什么年仅二十二岁的战士被作者称为伟大的战士”这个问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品味读等多种读书方式,抓住“我的心像刀绞一样……”“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一动不动……”等句子,引导学生体悟“我”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感受邱少云的伟大形象。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通…  相似文献   

19.
邱少云真傻?     
在一次创新教育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正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当播放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时,生A脱口而出:“邱少云真傻!”部分同学随声附和,部分处于暂时的茫然。执教教师不紧不慢地扫视了全班,追问到:“能不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生A抢先到:“邱少云是很傻。当他被熊熊烈火烧身时,我想周围轻烟缭绕,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他完全可以打几个滚,扑灭身上的火而不被发现。可他却一动不动,直到活活被烧死。”生B接着说:“这么年轻,难道就没想到还要为国为民做更多的事情吗?真傻!”生C说:“暴露这一次目标有什么稀罕,以后多出点力,尽职尽责,不…  相似文献   

20.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了解人物内心活动”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教学建议中指出:引导学生联系潜伏的具体要求和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来体会英雄的内心活动,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我”的内心活动来了解邱少云的内心。在教学中,我围绕建议,以创设情境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真切情感为突破口,情深意远,使学生既体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