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由于受到社会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制约,呈现出独特的传播结构和内在的运行规律.传媒、政府、公众三方构成的传播结构及其在社会中的运行,深刻影响着传媒及其从业者的身份认同的建构,新闻专业主义也由此被建构并因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旨在厘清社会结构中的传媒、政府、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助益于正在进一步改革的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2.
当前,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我国政府政务公开的众多形式之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在坚持政务公开的前提下提出的,它是政务公开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它要求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严格履行职责,凡权力运行涉及的事务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者外,应一律主动地公开或应公众申请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我国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政府管理上的革命,是政府管理模式和行政权力运作程序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的公众问责权:一种合理的信息权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信息权力入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公众问责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即:信息权力与公众问责权;几种问责模式的比较;促进公众问责有效实施的途径;公众问责的问责机制;公众问责权的合理使用与反问责。文章认为,公众问责就是公众通过信息权力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的过程或行为;公众问责只是一种辅助性的问责模式;我们要重视现代的公众问责机制;多元与多层次的社会问责结构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民对公共事务充分、自由地表达意见,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不但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包容的标志。十七大对“表达权”的强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进步和政治文明。推进公民的表达权是增强政府开放度、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如何制约权力,如何有效地监督政府是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刘日江 《传媒》2009,(1):67-69
党报历来都是向社会展示政府公信力的先锋,更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产生社会反馈结果的重要载体。党报舆论张力的大小,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在公众心目中的强弱程度,因此,党报具有政府公信力状况的“晴雨表”功能。  相似文献   

6.
谢辉  姚莉  李媛 《新闻前哨》2007,(12):41-42
有一次网上聊天,网友问我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我如实告之——新闻工作者。“你们传媒厉害呀!要谁死,谁就死”,网友随即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生杀予夺?传媒当然不可能拥有封建时代皇权般的力量,这位网友的意思不过是传达出公众对媒体的一种印象:权力。诚然,大众传媒因掌握着话语权而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权力中心之一,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权力”。我们知道,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任何权力都应有其边界,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从媒体和政治的关系看,媒体被视为发展民主,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改善和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力量。媒体的这一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播信息,构建公共事务信息平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第二,提供实现民主参与的平台与机会,利于公民自由发表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第三,揭露权力机构中的腐败及阴暗行为,包括不合理的制度,对权力的滥用等,使权力的运作更公平、更阳光。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是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纽带,在危机事件处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说日常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体现的是传媒对于公众媒介素养的培养,那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则更多的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以及处理危机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9.
张丹珊 《青年记者》2012,(33):17-19
官员从事的是"公共事务",既然选择了成为公众人物,就必须和代表公众的媒体打交道。毫无疑问,官员是人类社会中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官员手握权力,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运转和公民生活。权力对官员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当权力得不到实质性的监督和制约时,官员便可以毫无敬畏地用权力损害他人的利益,肆无忌惮地为自己谋利。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任何社会组织都处于极其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现代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或工作,有自己特定的作用范围与特定的工作目标.它是一种以协调公众关系为己任,以在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为目的的经营管理艺术.任何社会组织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取得公众的支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制约国家权力的方式,即"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互相制衡"和"用权利制约权力",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增加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用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口有助于保障人权、促进民主、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权力,才是我们要极力发展的正当的社会权力,而这种社会权力的形成与发展,其基础在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中的三种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行为,受公众、政府和传媒等诸多因素制约.要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改善舆论环境,就必须对公众、政府和传媒这三种影响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明确三者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把三者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伴随现代电影工业的兴起,现代意义上的"明星"得以诞生,并风靡至今.明星的生产及其身份的维持离不开现代传媒,现代社会庞大的传媒体系就是一架明星生产的大机器,风光无限的明星是传媒娱乐业流水线上生产的生动产品.但在当下中国大众传媒明星生产的场域内,媒介并非唯一的利益主体,若干利益集团或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书写着明星生产的话语.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下探讨媒介与其它利益集团的权力运作策略及其对明星生产的制约,图绘影响明星生产的复杂权力运作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   在西方,信息公开的主体是政府,大众传媒的利益诉求对象是公众.一方面,传媒和政府是对立的,政府保护机密事务与信息,使其远离大众;传媒为了获取那些不必要成为所谓政府机密的信息要付出高昂代价.另一方面,政府和传媒又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现代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成茹 《新闻知识》2005,(6):39-41
公信力就是因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权力,或说社会影响力、媒介能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程度,或说是媒体在公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介机构取信于社会与公众,保持自身良好社会形象,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数名官员引咎辞职或被罢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新闻传媒第一时间传达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对负面事件的有关责任官员开展行政问责、反映舆论、调控舆论,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行政权属于公权力中重要的施行权力,是新闻舆情监督的重点对象。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认为,政府的权力务必受到公众的监督,以遏制其迈入腐败,而公众监督政府通常是运用报纸来实现的。我国的报纸先行者梁启超把监督政府作为报刊的重要作用,新闻专家徐宝璜也曾经提出报刊能够"代理人民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舆论诸种功能中,监督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新闻批评转化而来的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利用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权力机构的社会行为所实施的评定、约束。舆论监督不论是对于新闻媒介本身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说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新闻舆论对权力运行所施行的监督、制约主要表现在:监督、抑制权力机构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防止政府官员、公职员以权谋私;保证权力决策的民主化;参与决策形成过程,使决策能充分反映、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通过新闻媒介的舆论反馈检验决策是否正…  相似文献   

18.
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民主形成以来,公众舆论一直作为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能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在促进社会问题解决、加快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主和公众舆论分别说开去,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探究其互动规律,为大众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人自诩美国民主是世界各国效法的典范:美国主流媒体亦自诩为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大权力”, 是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看门人”,是制约、抗衡政府的“影子政府”,是超脱任何政党控制的“无冕之王”。表面看来,美国新闻媒体似乎的确具有高度的新闻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明确规定,国会不得通过立法限制新闻自由,在和平时期美国政府也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总是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自由施加影响和“引导”,用以调节和控制新闻报道的数量、质量和导向,这就使得新闻自由在无形之中受到种种隐性的限制。而当战争爆发时,所谓“新闻自由”则  相似文献   

20.
政府传播与制造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行为”与“解释政府行为”两个方面讨论了“制造认同”之于政府传播的价值与内在联系.认同的生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心理过程.发生于互动主体间的认同主要体现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政府作为制造公众对其集体认同的主体,无论对内或对外,都有必要了解公众现有的价值取向,理解其心理渴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之相符合的相应作为,努力成为公众的心 里寄托和信赖对象,真正实现公众高认同度的产生.无论面对国内民众还是国际社会,政府传播归根结底是政府执政理念、价值观的传播,只有通过努力获取国内外社会对于政府的认同,营造其对政府作为的同意,才能有助于政府施政与外交的有效进行.基于此,制造认同必然成为政府传播的主要目标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