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祥林 《文化遗产》2013,(3):98-104
在多民族的中国,起源古老的女娲神话有着跨地域、跨族群的传播。考察川西北羌族地区可知,女娲神话亦流传在羌族民间社会中,尽管可确指的踪迹不多,但作为"地方性知识"也自有其族群叙事特点,是女娲神话羌族化、地域化的版本。从羌族口头遗产角度考察女娲神话踪迹,既能为中华女娲神话传说研究也能为羌族民间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春丽 《新闻爱好者》2011,(16):120-121
中国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都在开篇伊始对天地变迁、人类起源进行了丰富大胆的推测,对日月星辰、动植物起源等自然现象展开了浪漫的想象。这些神话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凭借感性的直觉和幼稚的思想去臆测宇宙万物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中国上古神话中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电视广告中感情女性这一类典型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来,讨论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感情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植根在古代并延续到现代,中西的神话原型是如何同时作用在今天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上。并进一步地研究探索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塑造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它反映了当代人怎样的审美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4.
武河良 《大观周刊》2011,(17):77-78
作为中国四大神话之一的“嫦娥奔月”在中国广为流传,在一代代人的演绎中,月中仙子嫦娥成为了人间女子仰慕尊崇的对象。如果追踪这则神话的发展历程,人们会发现。月中仙子嫦娥其实是男权社会中掌握权力的男子操纵话语为女性制造的德育案例。在神话的流传过程中,嫦娥的形象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从奔月的女神到作为人妻,弃夫窃药的妖妇直到保护丈夫财产牺牲自身的贞妇,这个转变过程,体现了女性一步步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和自己的独立人格,而男性在神话的改造中一方面为女性立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收获了男性的自尊。换言之.嫦娥形象的流变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层层压迫。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延安《解放日报》着力建构符合革命意识形态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交织于民族主义和妇女主义含义之中,并逐步摆脱传统贤妻良母形象变身为革命的新女性,处于阶级话语的框定之中。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整体上的解放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有力放大,实现了在一个男性占据权力中心的社会,弱势女性与强势男性并肩作战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看看中国社会从"女神时代"转变到了"女奴时代"是如何的历史吧.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形象是创世纪的女神--女娲,她头带冠帽,身着宽袍,下体是蛇形图腾,这与西方的女神形象截然不同,我们很难从外观上看到其明显的性征.她"抟黄土以作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在这里,女性实则充当了创造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双重责任.  相似文献   

7.
身体作为知觉与行动的根本来源,其重要性在媒介技术的飞速更迭中解构并重塑,摆脱旧的媒介中介地位,女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也随着媒介虚拟性提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在身体美学视域下,分析媒介诱导性广告数量增长,兜售外貌;塑造统一审美模式与风格、传递固定的身体标准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女性媒介形象塑造产生影响,并分析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形体神话,认为消费社会环境下媒体应承担责任,培育更强的身体审美能量与身体审美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媒介形象,打破女性附属品地位的恶性循环,解放被束缚的女性思想与命运。  相似文献   

8.
论韩剧的女性化叙事与女性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剧中的女性化叙事方式和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中国观众一种全新的叙述视角。韩剧以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唯美的镜头语言,力图通过浪漫的故事,唯美的女性形象建构一种世俗神话。女性化叙事就是打破以往男性宏大的叙事方式,通过细  相似文献   

9.
黄勇 《兰台世界》2008,(2):58-59
因为上古人民常常沿用本氏族的历史名称来传说故事,造成了“共工”名称在从女娲到禹的上古史中频繁出现,共工氏族历史不断被神话化,以至于与后来的鲧混淆。  相似文献   

10.
王朔一向是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但通过对王朔所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的女性形象的原型探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作品内部蕴涵着丰富的神话原型,由此可见,一向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王朔不可能割断传统。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发现其文本明显表露出男性叙述者的痕迹,表露出女性作为第二性,这一传统文化积淀在男性作家心理的承袭。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什么?《失乐园》的作者、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回答是: 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 无边无际,苍苍茫茫, 在这里长度、宽度、高度 和时间、空间都消逝不见。看,这该有多玄!混沌一团,不可捉摸。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超逾五千年。上古神话自然也异常丰富,什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古来就编织进老祖母向孙辈讲述的娓娓动听的故事里。神话,太富有诱惑力了。半个多世纪前,稚气盎然的我,幼小的心灵即沉醉于神话的迷离恍忽的梦境。可是,真正促使我走上研究神话之路的,还是得力于闻一多先生的一本煌煌巨著——《神话与诗》。  相似文献   

12.
《华夏Online》是由深圳网络公司推出的大型神幻类网络游戏,该游戏以中国远古神话为背景,黄帝、炎帝、共工、女娲等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远古人物悉数登场。地表地貌、建筑物和地下宫殿装饰具有鲜明的中国远古神秘色彩,玩家游戏如同徜徉中国远古华夏时期的文化海洋之中。玩家被分为两大阵营,将亲身感受炎黄大战的惨烈!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竹山县档案馆从县宣传、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征集到《女娲补天》、《女娲文化研究》、《炼石补天话竹山》、《女娲的故事》、《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等图书、画册及竹山县第一至三届女娲文化节档案200余件接收进馆,永久保存。《女娲文化研究》、《炼石补天话竹山》等资料从不同视角透视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传说的源流,探讨其与竹山地域文化的关系,解析其间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就以女娲文化为支撑,培植文化旅游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进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框架理论的分析,电视调解类节目通过叙述的情节模式、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以及赋予调解员“神话”地位塑造了其自身“服务于民”、真实有效的节目形象,同时也将其吸引观众视线、提高收视率的种种方式——满足观众猎奇欲、侵犯私人空间以及涵化观众——隐藏于无形之中,对受众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华夏Online》是由深圳网域公司推出的大型神幻类网络游戏,该游戏以中国远古神话为背景,黄帝、炎帝、共工、女娲等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远古人物悉数登场,地表地貌、建筑物和地下宫殿装饰具有鲜前的中国远古神秘色彩、玩家游戏如同徜徉中国远古华夏时期的文化海洋之中。玩家被分为两大阵营,将亲身感受炎黄大战的惨烈!  相似文献   

16.
纵观广告历史,女性形象深得广告的青睐。近年来,男性形象也充斥于广告画面。“身体”成了广告屡试不爽的道具。批评家通过对广告中“身体”传播的解析,发现“身体”被消费社会逐渐神话,这一神话的主题是“美丽”和“色情”。这里所说的“美丽”或“色情”是一种功用性概念,在“色情化”的过程中,身体不再是“肉体”,也不再是劳动力,而是具有“交换价值”的功用性物品。  相似文献   

17.
神话动画对神话传说的演绎,不是镜像化的再现,而是依据情节、人物设计和时代审美等因素创造出的"拟态环境"。受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动画对神话的解读和诠释。基于此观点进行一次"认知效果"控制实验,其结果表明受众对神话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话动画的影响,而受众本身不自知;受众对神话动画的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8.
徐健 《新闻世界》2011,(7):172-173
女性形象在广告中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的定式,"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和"超前消费"的花瓶形象,抹杀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策略分析方法,以台湾PayEasy女性购物网站广告为例,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从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定位、女性形象的商业化倾向、"女性美"等几个方面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重新思考广告中女性形象,反映当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琳琳 《新闻世界》2011,(10):216-217
神话原型在当下广告中已经非常普遍。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如何再现神话原型形象、意象与结构模式,以此来建构一种关于受众与广告产品之间关系的意识,广告中的神话原型与文学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区别,以及广告对神话原型理论的拓展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张陆 《声屏世界》2017,(9):67-68
中岛哲也的电影常以女性为主角,在女性的性格、形象等设定过程中体现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塑造了内外不一的矛盾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既是导演风格的展现,同时也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