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经堂教育产生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接受教育的基本形式。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经堂教育由以往单一的宗教教育形式逐渐演变为回民小学、中阿学校、阿訇教义国文讲习所、伊斯兰教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了种类繁多、办学方式多元,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并与伊斯兰教积极互动的特点。近代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的影响、回族的民族觉醒、崇尚求知的民族文化传统、上层人士的努力以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等是造成近代宁夏回族经堂教育演变的社会、历史性原因。  相似文献   

2.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族教育先后经历了“蕃学”、“回回国子学”、“回族经堂教育”三个发展时期。在回族教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非常鲜明和重要的作用,回族教育可以说是回族的宗教教育。回族传统教育具有宗教性色彩和本土化倾向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视角,通过对当前云南回族经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经堂教育的现代转型即思维转型、主题转型、目标转型、内容转型,研判云南回族经堂教育的未来走向,调适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以期为实现回族经堂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增益互补、助益民族文化的有序传承和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具体的运行思路和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经堂教育与教争是清代西北回族历史的两个独特现象.经堂教育是明末清初兴起的一场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和文化传承运动,而教争则是伴随着西北回族教派的分化和门宦的产生而出现的争夺宗教资源的现象.学界论及经堂教育往往注重其进步意义,但却忽视了经堂教育实际上也推动了教争的出现这一消极作用.准确认识经堂教育与清代西北回族教争之关系,无疑对今天西北民族关系的团结与稳定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了回族经堂教育、经堂用语及国内第一部经堂语翻译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回族经堂教育与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教育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宗教特征,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的优缺点,对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改革中国经堂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以一种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呈现出来,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新式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教育是其主要的几种类型,同时还有"化彼殊俗"的汉化教育、私塾性质的回族教育和分别由政府、回族上层人士、寺院创办的民族教育、新式回族女子教育、回族幼儿教育等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回族语言的简介、经堂语的起源以及西宁回族的经堂语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阐述。从而更加说明了经堂语对中国伊斯兰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已成为了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中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回族经堂教育由明末伊斯兰学者胡登洲创办,是延续数百年而不衰的一种宗教教育方式。经堂教育在清代步入繁盛,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经堂教育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即经堂语。经堂语作为一种教学用语,是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不同词汇或短语交互组合成句的独特汉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1.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变迁中,回族的本体文化模式承载着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如何应对新异的社会,并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回族未来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巩固和加强对西南边疆傣族等地区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当地的文化教育,采取了“文教为先”的政策,如将入学习礼作为土司承袭的必要条件,积极设立和倡建义学,向新式教育转变等,使傣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在清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面貌也因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时期的教育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教育,又有非传统教育即汉文化教育,尤其是汉文化教育在明朝以来发展迅速。奢香夫人及毕节地区其他土司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汉文化教育,彝汉文化的交流加强,促进了毕节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明清徽商,从为子弟谋生和光大门楣的愿望出发,对家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心血,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徽商的家庭教育,不仅提升了本人的化素质,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商帮形象,也使徽州地区成为一个重教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自清以降,宗教文化一直是蒙古地区得以弘扬、传描的文化之一。借助寺庙教育的形式,蒙古民族绘画雕塑艺术的传承在寺庙教育中才显得系统起来。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说,这种寺庙艺术属于使用技能的教育。广大的蒙古族牧民通过一代代出家为僧的方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延续蒙古族古老文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民族认同积极组的回族大学生与民族认同消极组的回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积极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消极组。结合以上结论,围绕高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理念,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回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回族人口占70%多。回族人士在海原县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捐资办学、开启民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海原,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争取解放,以农为本、发展海原经济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