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效应,但这种效应又具有悖论特征。科学技术效应悖论是“科学-技术-社会”(STS)这一复杂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本源内因,对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科技效应悖论,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积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效应,但这种效应又具有悖论特征。科学技术效应悖论是“科学-技术-社会”(STS)这一复杂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本源内因,对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科技效应悖论,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积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STS--一门新兴的学科 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词,即科学技术与社会,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才诞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它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的大趋势,适应了当代世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新的价值观、发展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因而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在短短的30多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例如:美国在哈佛大学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院相继建立了STS性质的系,在100多所大学设立了STS研究中心,在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STS课程,出版了许多STS教材、专著,发表了大量的STS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4.
STS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缩写。它是本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它对社会的极其重要性,发展日益迅速,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加拿大,英国、荷兰、德国、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和南美一些国家,都在积极  相似文献   

5.
何国祥 《学会》2003,(9):48-49
二次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 ,由于世界范围军事、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 ,科学技术进入了“大科学”时代。特别是近 2 0年来 ,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而“大科学”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形态 ,深深地影响了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本文将就“大科学”与科普的社会功能做一简要的分析 ,希望能从理论上对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一、小科学到大科学就是科学与技术不断结合的过程“大科学”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戏剧化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报道过程反映出传统实证主义科技观仍在当前我国科学家和媒介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去审视当前我国科学家的真实知识生产及其与媒体科学传播的真实互动过程。首先从STS中默会知识理论和实验者回归悖论分析“韩春雨论文事件”中颇受争议的可重复性原则,指出可重复性原则不是一个镜式反映自然的表征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利益介入的实践建构过程。接着从STS中藤村的分子生物学彩车理论和拉图尔的信用循环理论角度分析“韩春雨论文事件”出现的社会原因。最后就如何避免类似“韩春雨论文事件”再次发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科研伦理与诚信建设机制需进一步重视与完善;二是需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与理想主义价值观之间保持合理的必要张力;三是需加大STS教育的普及力度,让科学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介入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STS研究纲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赋予STS研究者进入科学世界现实之轨的能力。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逐步由“科学场介入”(简称“介入I”)转变为“社会场介入”(简称“介入Ⅱ”),介入策略通过与规范转向结盟使STS进入广泛的社会空间之中,“社会行动力”成为当代STS介入策略的新内涵。“介入Ⅱ”策略虽然为STS获得很多声誉,但也面对诸如“社会认同不足”等难题,文章提出了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自觉式介入”之路,包括“认识论自觉”、“方法论自觉”、“发展路径自觉”及“理论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8.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本文通过明确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进行STS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0.
黄燕  张锐 《大众科技》2011,(12):192-194
STS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促进人文和科学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分析STS教学理念与实验课程的关系,探讨STS理念指导下的《电视新闻编辑与节目制作55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渗透STS思想,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把专业技术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全面的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学研究主要内容为科学学基本理论、以科学和技术为对象的多学科研究、科学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科学体系结构学、科学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科学能力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技术与政治、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史论)等。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学研究主要内容为科学学基本理论、以科学和技术为对象的多学科研究、科学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科学体系结构学、科学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科学能力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技术与政治、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史论)等。  相似文献   

13.
介入策略使STS获得了进入科学活动“现实之轨”的能力,而不再是外在于科学世界,从而在文献分析、理论建构等传统方法之外获得了一种研究科学活动的新方法.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介入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含——“社会行动力”概念被引入.规范转向与境下STS介入策略的场域参与范围、社会期望、角色扮演、介入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认同不足”等新挑战,文章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对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沈律 《科学学研究》1993,11(2):17-22
本文对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学科分类等诸方面进行了新的全面综合性概述。并提出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内部与外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崭新学科,它既不同于科学学,也不同于技术学,它是一门把科学学与技术学有机统一的综合科学。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制与规律,,寻找新的原理和方法,改造科学技术,从而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从事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一) 当前,许多同志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已经比过去有较深的认识,特别是“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搞好科技工作,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现状以适应经济振兴的迫切要求,便成了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矛盾,一个重要关键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生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引入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教育思想,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创造发明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两大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方针。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以高水准的社会风貌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思想氛围 ,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进步 ,而且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科学精神、科…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九十年代,进步得更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0,(3):11-12
科学技术为什么重要? 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技术使社会发生了重要变化.计算机、因特网、移动电话以及现代药物等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旅行、购物和通信方式.到21世纪这些影响会更大.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材料与制造技术以及环境与能源技术的新发展,将给经合组织各国社会带来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国家重要目标的实现.技术进步是使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动力,它可以解决社会与环境难题.增进健康,减轻环境恶化以及制定反失业与贫困的战略等都要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遭遇的困境与科学技术研究(STS)的特殊性为契机,巴黎学派提出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它既是一套分析科学与技术的有效工具,又包含了全新的世界观与社会理论:用广义对称性原则消解本体论的主客二分;用跟随行动者的灵活方法取代宏观理论框架说明微观现象的模式;用联结的社会学取代社会的社会学.在突破SSK困境的同时,ANT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中心的广泛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