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写作是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活,更是与老师对话。老师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第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反应如何.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运转.作文评价一直过于关注结果,关注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注重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与甄别功能,老师更多地扮演着裁判员和审判宫的角色,很少以一名热心读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
不少老师感叹:作文教学死气沉沉。生机荡然无存。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一方面学生生活单调,另一方面,由于高考的需要.老师教学作文不得不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手段。偏重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灌输,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如今虽不是“一篇文章定终身”的时代,但可以说,作文的成败关系到语文乃至整个高考的成败。从分值上看.作文分几乎接近生物一科的总分:从考试来讲,作文是个安全系数不大的板块.平时会写作文的学生高考不一定能得高分。作文的成败固然与老师的指导、考生平时的作艾功底、应考的技巧和心理有关.也与高考命题有  相似文献   

4.
自从我国高考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之后,一些地方的高中作文教学便迎合了高考的“需要”: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和大小测试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我认为,这种训练形式与高考不能构成很好的因果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尤其是关系型、恩辨性的话题作文带有较强的限制性,不适宜高一学生的作文训练。如果整个高中阶段均按话题作文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将会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思维僵化.因此,我主张在高一阶段采用自由作文的形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八月的细节     
独眼龙我这段时间,经常与来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参加2007年湖北省语文高考阅卷老师接触,谈得最多的是关于作文。也难怪,我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还不够,大名鼎鼎的学者孙绍振先生正向国家教育部上书,要求语文高考只考一道作文,其他的就不必考了。显然,决定语文好与坏关键在作文。高考阅卷老师说得最多的是学生作文时往往写不好细节,我们不是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吗?  相似文献   

6.
张志红 《中学数学研究》2008,(4):F0002-F0002
一年一度高考,一年一度高考复习,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不是去年的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个任务:高考复习.虽然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但其中的目标不变:最大限度地有效教学,让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充满信心地走上考场,敲开高等院校的大门.为实现这个目标,读通高考考纲,用好高考考纲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测试特点及应试策略庞晓丽指导高三语文复习的老师大都有这种体验:学生写一篇文章并不难.准的是写一篇符合应试要求的高质量的文章。面对今年的新高考,如何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好应试作文,有两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实现老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二是测...  相似文献   

8.
金功发 《教学月刊》2004,(10):13-14
阅卷回来,一个问题总萦绕在心:学生写了大量的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但高考作文水平、分数为什么总是上不去?想到这就不能不谈到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抽样统计,下面的问题是比较典型的。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深度研究学生美文篇篇出彩已经新鲜出炉的《作文世界·高中版》邀请全国语文教学名师、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为特邀指导,组成强大的编辑班子,旨在实实在在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质,从容应对未来的高考。《作文世界·高中版》希望高中生和相关语文老师密切关注这些栏目:作文与高考、作文与技巧、作文与阅读、作文与校园、作文与教学、作文与社会、作文与对话、作文与心态、作文与幽默……由此衍生,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广无疆界,欢迎学生、老师、专家不吝赐稿。投稿无框框限制,尤以创新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我们老师也感到头痛。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投入时间太多,得不偿失;太少,则效果不明显。如何既快又高效,应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思路混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在高考改卷现场.很多作文评卷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大部分作文毫无特点,打分容易集中。  相似文献   

12.
作文批改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文字。努力挖掘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如:高深的立意,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甚至只是一个用得比较恰当的词语。让学生在老师热情四溢的赞赏中快乐地写作,让老师在学生跃跃欲试的倾诉中快乐地教学……一个切实有行的方法是:加“糖”。  相似文献   

13.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14.
每年越是接近高考的日子.就越是有不少学生拿着作文来找我:“老师.您能给我一个写作的套路吗?”“老师,您就给我们猜一猜高考作文题吧!”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历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教师辛辛苦苦地,认认真真地评判。细心一点的老师,恨不能对学生的作文字斟句酌.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勾圈点划,忙得不亦乐乎,希望把他们的作品变得完美,成为一篇成功的作品。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修改让学生从中悟到一点什么,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但是,事实却往往与愿相违:学生偏不买账。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考语文的改革,其地位更加突出,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老师整天苦苦挣扎于学生作文的汪洋之中,可谓殚精竭虑,但收效甚微;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拖拉、敷衍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种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教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下面笔者拟就如何注重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提高作文教学时效谈一些具体的尝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怕作文”是老师、学生的普遍心态,“作文差”是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在各级公开课上,我们能看到的作文指导课也不多。然而,不久前,我们学校组织教坛新秀赴边远山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许耕老师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内容为九义教材习作训练: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他注重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教学,体现了课内课外延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前交谈,融洽师生感情,诱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凭着兴趣来学习,许老师利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  相似文献   

18.
张玉甫 《现代语文》2009,(4):130-131
在高考、中考以及各类考试中,作文成了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的分数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然而,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事了。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改。长期以来,作文成了老师和学生难以攻克的共同碉堡,阻碍可作文成绩的提高。笔者以为,教师与学生不应把作文当成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中的障碍,而应作为一条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成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术界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方法陈旧、作文批改方式单一、老师带领学生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等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根据理论分析,认为:能够从实质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训练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无论使用多少年,都不能叫陈旧的方法;能够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认识问题并取得进步的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佩佩 《现代语文》2008,(7):123-123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由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决定的;2.作文需要老师来教,老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所谓的“章法”,即应试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