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和社会的不断开放,语码转换成为流行的社会现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通过数据统计,运用明示一推理模式和身份认同理论,对《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中的中英语码转换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得出人们的交际意图决定了语言形式的选择,语码转换是身份的体现,有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建议人们恰当地使用语言,保护和尊重汉语.  相似文献   

2.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语言交际现象,在交际过程中,它可用作一种社会指针,标记或构建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这是源于语言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构建关系。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转换实现社会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语码转换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发生在大学校园对话中的语码转换从而探讨学生、老师以及校职工的身份如何通过语码转换构建.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的语言策略,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的顺应性理论可以说明和揭示语码转换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分别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分析报纸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媒体中的汉英语码转换频繁出现主要是体现言语交际中的对语言现实或心理动机的适应,而出于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进行语码转换的实例在报纸中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旷燕  刘靖 《考试周刊》2007,(6):45-4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来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提出语码转换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要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身份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对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明显的指导作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中提出语言的使用是一系列的动态顺应过程,并最终达到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与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动机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教师语码转换的三大顺应性动机进行分析,提出语码转换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但从动态的跨文化语用学角度来考察语码转换,更能反映出其文化特征,由此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文化现象。语码转换与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会语用学,语际语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单语文化背景下和双语文化背景下的语码转换在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民众外语水平的提高,广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本文收集了包含语码转换的广告文本,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其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运用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语码转换在广告受众中产生的效果和达到的交际意图。分析结果证实,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倍受研究者的关注 ,但却较少受到语用学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后 ,提出采用语用学的动态研究方法 ,可以对语码转换做出更全面、更详细的理论解释 ,能更好的说明语码转换的语用机制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很多语言学家对此很重视并做了许多研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语言顺应论的提出,有了一个更新更广阔的研究平台。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本文以语用学顺应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河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从顺应论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社会学和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观,以《红楼梦》《儒林外史》及其杨宪益夫妇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和分析文学语境中称呼语"身份意识"在原著及其译本中的实现。研究发现,尽管译者一直在试图努力忠实原文,但在意义和口吻上都一定程度地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这导致称呼语所蕴含的"身份意识"在汉英语际转换过程中发生了信息过载、缺失和变异等。称呼语的翻译并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译者进行翻译时应在充分考虑读者认知语境的基础上,借助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等众多学科知识,采取适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接触现象,在双语或多语社会中普遍存在。语码转换是指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变体的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以面子论、顺应论的理论模式为理据,全面、详细的阐释了在交际过程中语码转换所起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双语和多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和语言学家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方面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其中大多数国内研究都是针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而对于其在高职ESP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通过分析语码转换的功能,找出并总结影响语码转换应用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语码转换对ESP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语用学的方法对现有语码转换的理论和模式进行语用考察,全面解释语码转换的语用机制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培养语言使用者更得体也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日渐成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该文运用Grice(1967)的会话含意理论,以实例说明双语者在交际中如何把语码转换作为特殊的语言手段,通过对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各准则的违反来间接、委婉地回避某些可能引起社会性尴尬和文化禁忌的问题,或利用语码转换意义的模糊性来间接地表达特定的会话含意、传递真实的交际意图。把会话含意理论应用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语用学理论,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拓宽语码转换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7.
在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同时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起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同一或不同语境下选择不同的语码进行交际以达到不同的意图。语码转换更广泛地存在于双语及多语的地区和国家,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语码转换成为民族地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身份在言语交际中的建构与作用是目前国际语用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身份建构常常带有修辞色彩,以更好地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自称语作为显示作者在语篇中介入程度的互动类元话语,是帮助建构在一定语境下作者身份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用和修辞现象。英文商务书信中的自称语在书信交际中通过建构不同的在线语用身份,帮助实现"气质""动情""说理"这三种说服手段,从而影响对方的决策,为促进积极和谐的商务合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是说话者的有意识的行为。不同的语码具有各自的社会文化内涵,指向不同的交际背景,为进行成功的交流,说话者会优选语码来主导交际。文章拟探讨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了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身份和不礼貌研究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做出界定,探讨人际互动中不礼貌环境下强势身份、权益身份和情感身份的建构,旨在分析交际互动语境对身份选择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