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但从动态的跨文化语用学角度来考察语码转换,更能反映出其文化特征,由此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文化现象。语码转换与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会语用学,语际语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单语文化背景下和双语文化背景下的语码转换在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语用学的方法对现有语码转换的理论和模式进行语用考察,全面解释语码转换的语用机制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培养语言使用者更得体也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长期以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较少受到语用学界的关注。本文针对语码转换的现象,特别是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的应用,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语言现实的顺应、社会规约的顺应、心理动机和交际风格四个方面对此现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运用语码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晓彦 《海外英语》2012,(15):229-231
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包括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及会话分析等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然而每个学科基本是从某个方面入手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譬如心理语言学着重分析其心理动因,而语用学则偏重其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将不同学科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对文本进行分析。鉴于此,该文将以具有浓郁海派特色、语码转换频繁的娱乐节目海派青口为例,选取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从心理动因和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综合分析其中语码转换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包括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及会话分析等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然而每个学科基本是从某个方面入手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譬如心理语言学着重分析其心理动因,而语用学则偏重其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将不同学科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对文本进行分析.鉴于此,该文将以具有浓郁海派特色、语码转换频繁的娱乐节目海派青口为例,选取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从心理动因和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综合分析其中语码转换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们的语码转换作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具体高职院校教师课堂上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来探究其中的语用顺应性.这些顺应不仅为解释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英汉语码转换提供了语用理据,也为我们研究语码转换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交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码转换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语码转换现象如今普遍存在于各种交际环境中。本文尝试从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顺应论角度浅析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交流中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大学校园为语码转换提供了天然的平台。通过对大学生日常会话的语料收集,本文简述了大学生语码转换的主要形式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杂志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类刊物,杂志语篇中有着较多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文章以该杂志一年20本的期刊为语料来源,分析杂志中语码转换的分布模式和特征。再以JefVe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从语用学角度探索其语码转换的原因和语用功能,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语码转换现象和有效运用这一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傅雷家书》为语料,探讨了其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并分析了语码转换的功能。得出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使用语码转换是出于一定的语用目的,以便达到更准确、更方便地传递信息、强调观点、向对方靠拢以及解释说明等目的,具备一定的社会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日益扩大和深入,汉英夹杂这种语码转换现象日渐普遍,然而,人们对这种语言现象的态度褒贬不一。语码转换长期以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利用基本的语用原则来客观分析和解释汉英夹杂语言现象产生并且日渐普遍的原因,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一系列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课堂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非常普遍。以前人们大多关注双语或多语社区中自然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较少考察语言课堂中语言转换的问题,为此着重调查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语码转换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分析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不同的功能,按照韩礼德的功能三分说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语言形式的选择。课堂话语中的语码转换与自然话语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征。教师在语言选择时除了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还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也反映了课堂参与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现代语言交际中的常见语言现象之一,而一定的交际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笔者从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分类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该现象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为有效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5.
Verschueren的顺应性模式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语码转换现象。本文分析了中文报纸语篇中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揭示了不同语篇中出现的语码转换是如何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或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学和会话分析等不同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具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文章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论,拟从顺应广告的语言现实、顺应广告受众社会的社会规约和顺应商家的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对杂志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的语用功能进行尝试性研究,希望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及其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言语行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口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期对语码转换社会功能的理论框架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日渐成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该文运用Grice(1967)的会话含意理论,以实例说明双语者在交际中如何把语码转换作为特殊的语言手段,通过对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各准则的违反来间接、委婉地回避某些可能引起社会性尴尬和文化禁忌的问题,或利用语码转换意义的模糊性来间接地表达特定的会话含意、传递真实的交际意图。把会话含意理论应用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语用学理论,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拓宽语码转换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这一语言现象作为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双语或多语的国家常常发生语码转换现象,基于此,以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为题材,分析其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语码转换实例并探讨其实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