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强调“四会”调整为“会读、会写” ,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乍一看 ,似乎给广大语文教师松了绑、减了负。然而深层思索 ,就新课标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 ,在教学观念上 ,在教学方法上 ,又何尝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呢?它要求教师彻彻底底地摈弃师本观 ,站在生本位上思索 ,想学生所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教学方案。笔者近段时间有机会聆听了几位名师高超的词语教学设…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从强调“四会”调整为“会读、会写”,要求了解字词在语文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这要求教师彻底摈弃师本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索,想学生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教学方案。笔者近段时间有机会聆听了几位名师高超的词语教学,对于生本位的词语教学深有感触。一、学生即教育资源生本位强调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最可贵的教育资源。词语教学,特别是字音、字形教学,是许多老师在公开课教学中极力回避的,原因就在于难以出彩。而虞大明老师《小镇的早晨》一课的词语教学设计,值…  相似文献   

3.
朱瑛 《辽宁教育》2011,(4):33-35
背景描述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并分成“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前者是由讲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是由讲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它是单元整合后词语的归类统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学生积累、掌握、应用。也许是习惯了以前教材中词语表的模式,我总是轻视“词语盘点”的教学,一般都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说一说、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并分成“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前者由讲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由讲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都属于单元整合后词语的归类统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学生积累、掌握、应用。也许是习惯了以前教材后面附词语表的模式,我总有点轻视“词语盘点”的教学.一般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说一说、抄一抄、写一写,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5.
笔者纵观手中的各种版本的新旧教材,受物理学科自身科学性的要求,学生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使用了大量的“主要”、“一般”、“通常”等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不是物理专业词语,但它们对物理教学内容有特定的限定和修饰的作用。教学中如不多加注意,不仅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甚至还会造成逻辑错误。为了讨论上的方便,我们不妨把这些词语叫做“修饰词”,以下分别辨析。一、主要“主要”是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主要”必有“次要”,但对于义务教育物理来说,不必要也不可能对每一知识点都穷尽描述或说明,又必须把次要的方…  相似文献   

6.
季科平 《福建教育》2009,(12):32-33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词语盘点”从四年级开始露面,安排在每组课文的后面,对本组课文的词语进行集中的回顾。“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以及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徐荣海 《快乐阅读》2013,(12):72-7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乍一看,似乎给广大语文教师松了绑、减了负。然而深层思索,就新课标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在教学方法上,则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教学方案,各个年段都有所侧重,常教常新。最近笔者听了几堂校内公开课,觉得几位老师的词语教学如此厚实,对词语的理解不是牵强的释义,实现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无痕体现”。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起步阶段。所以词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理解语词的要求和方法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过的常用词语,学生要“大部分会运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大量词语,能读、会默、能解释的不少,真正能在自己说、写的语言实践中运用的却不多。词语教学并没有真正“到位”。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益?根本出路就在于改进词语教学,重视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项内容。这些词语,前者是由精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相似文献   

11.
笔者纵观手中的各种版本的新旧教材,受物理学科自身科学性的要求,学生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使用了大量的“主要”、“一般”、“通常”等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不是物理专业词语,但它们对物理教学内容有特定的限定和修饰的作用。教学中如不多加注意,不仅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甚至还会造成逻辑错误。为了讨论上的方便,我们不妨把这些词语叫做“修饰词”,以下分别辨析。  相似文献   

12.
反思时下的词语教学,时常会发现一些机械处理、简单安排词语教学环节的现象,几近雷同的教学环节忽视了不同年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体需求,丢失了语文教学的“本”,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束之高阁。词语教学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从追本溯源,寻找词语教学的“起始点”;授予方法,放大词语教学的“联系点”;随文而教,拓展词语教学的“生长点”;文化浸润,欣赏词语教学的“发散点”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讲究有效的“咬文嚼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抓住了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却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把词语在参考书上或是字典上的解释照搬、照抄、照背、照默,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转眼即逝,更谈不上活学活用了。笔者最近在留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时,发现于老师在“咬文嚼字”时不但讲究艺术,而且注重实效,择其一二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真正读懂文章的前提;掌握词语的用法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基础。一个具有语文意识的教师,会在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在语境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把握其语言特点,运用其尝试表达,让学生在童言的基础上,向规范的、形象的、生动的、优美的现代汉语一步步转化、发展。一、拾级而上——渐进式运用现行的教材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熟悉但实际高于学生当下认知水平的词语,不少教师在处理这些词语时,或避重就轻地“回避”,或蜻蜓点水地“滑过”,或不知变通地“硬教”,学生因此错失了进行语言实践的良机。事实上,对这类词语的教学可以有序进行,在拾级而上的渐进式教学中转化和发展学生们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说到词语读音人们往往想到语流音变现象中有关词语连读时的变化。诸如“变调”、“轻声”、“儿化”等。从汉语词语声学系统角度看,语流音变现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读音格式也应重视。汉语词语既然有“轻声”的读音要求。与之相对的还有重音的读音要求,这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是被淡化甚至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向我们提出了教好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语的要求。因为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才能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词语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稍不注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抓好词语教学这一点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相机启发引导,培养学生钻研文言词  相似文献   

17.
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大纲指出“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述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教学中,我除教会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外,还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及认识它在课文中的作用。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许多词语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领会其确切含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讲解词语,而要把词语放到文章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卜文中的“折磨”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联系描写“小萝卜头…  相似文献   

18.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因而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有效地抓好词语教学,探索方法,追求词语教学的效果,就会使阅读教学随之增色,随之精彩。下面以《黄山奇松》中“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使词语教学在涵泳中更鲜活、更灵动。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的词语教学,直接连着读和写。因而词语教学的目的,就要比较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词、用词的能力。 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似乎无庸置疑,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于处理得细致、灵活、得当。拿《荷塘月色》来说。如果词语教学只停留在课本已有注释的十个词汇上,就会忽略其他不少很有表现力的词。“颇不宁静”、“幽僻”、“朗照”、“倩影”、  相似文献   

20.
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在课堂尽力回避或“滑”过的一个环节。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为此,新课标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