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异家庭不同于一般家庭,只具有"部分家庭功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家庭离异的过程中都深刻体验到分离的煎熬。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犯罪家庭等特殊家庭数正呈上升趋势.父母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精神上的依托.父母离异、再婚等一系列家庭变化,会对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很难冶愈.笔者就此问题特别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异家庭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佳,他们对父母的喜欢和信任程度都不如家庭完整的孩子,而对父母的痛恨、惧怕和不服管教的程度却超过了家庭完整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不变的爱     
[设计理念] 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异家族成长.过去陈旧的观念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大于非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认为父母让自己成为离异的受害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比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离异后的双方如果都能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因为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上的问题,但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就会让孩子慢慢解开受害者情结,受到的创伤也会减小很多.本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敏正是在跟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才从原来的怨恨父亲开始慢慢向着理解父亲转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改革日益深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离婚率不断攀升,离异家庭日益增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当父母任何一方离孩子而去,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精神偏激,性格孤僻或者脾气暴躁,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统计:大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共同家庭背景就是家庭不和谐,父母婚姻不稳定或者父母离异。因此,学校及教师需特别关注特殊家庭环境的孩子自勺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孤僻心理 父母离异,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爱。由于世俗偏见,不仅在重新组合家庭里受到冷落,而且在学校、社会也受到岐视。幼小心灵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命运不好,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感到非常寂寞、悲伤,产生孤僻心理。 2.焦虑心理 父母离异前常有一段冷战或热战的时期,这时孩子如同父母一样,常处于一种焦虑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随着城市离婚率的提高,城市普通小学中离异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一所城市小学中有30%的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甚至曾有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中有27名来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既是父母婚变过程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破裂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孩子该如何应对父母的离异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心理个案辅导中,越来越多的存在家庭问题的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他们或者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争吵。总之,家庭关系不和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均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孩子在学校中大多沉默寡言,上进心不强,学习普遍较差。他们往往咨询的是人际关系、学业困扰、情绪困扰等一系列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每个青春期的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但是在和学生深度交谈之后,不难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来自于家庭。这些学生通常不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中寻求帮助,往往是在他们遇到棘手的问题,而又不愿跟班主任或者同学们分享时,才会来到咨询室求助。其中,有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已经需要纳入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赵尚松 《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13-114,117
儿童在父母离异的打击下会形成一系列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内浆心理、自卑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消极作用十分明显。为了解决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要求离异夫妻双方都不能放弃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并且提高离异父母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幼儿园教育更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心灵,如初绽的花儿,纯洁、稚嫩,经不起狂风暴雨。然而,有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家庭经济问题……这些都会强烈地刺激幼儿稚嫩的心灵,甚至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时,父母该如何为他们撑起一把心灵的小伞,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困难,增强抵御"风雨"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詹群燕 《教书育人》2012,(14):63-6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离婚率逐步提高,离异家庭日趋增多,势必会导致离异孩子的增多。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有四五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以后逐年增多,曾经带过一个班级到小学毕业时竟达到十多个单亲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的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12.
颜苏勤 《现代教学》2014,(9X):54-56
<正>个案干预手记:心理学家霍尔将青春期形容为"暴风骤雨的时期",这个说法是指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的变化可能会对亲子关系造成巨大挑战。要平稳地度过这一阶段,需要家长和孩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更重要的是,双方都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个渴求父母关注的孩子的家庭辅导,讲述了关注孩子感受对改善亲子关系、解决亲子冲突的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子女。其父母离异的时候正值他小学毕业升初中,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离异对青春期男孩的负面影响更大。但由于其父母,特别是其母亲的明智和宽容,正确处理了这桩原本很可能危及儿子健康成长的婚姻危机,从而挽救了孩子,变两败俱伤为双赢、多赢的结果。谨以此篇献给正在离婚或将要离婚的夫妻,相信"你们也能做到!"  相似文献   

14.
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哈师范附小梁玉祯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的孩子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母间长期的不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若父母离异那影响更大。但当今社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有较多的时间在社会上游荡,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一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对一个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触及社会的第一道关口,因而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以及一个家庭的完整程度,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更是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农村离婚率的升高,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产生暴力倾向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后的纠正问题来做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我国每年离婚人数己超过l。。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起离婚案,并且以每年3酬~40%的速度递增。父母感情的不和,家庭的破裂,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了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他们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幼小心灵刻下难以抚平的伤痕,使他们的行为表现或孤僻或放任,有时如冬眠的小刺猖一样封闭,有时又像脱僵的野马一样难以驯服。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离异家庭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会大大降低。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  相似文献   

18.
谈谈父母离异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要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子女,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索。我初步总结出这类学生的几点共同的心理特征。第一:自卑感。由于孩子年纪小,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观察事物的视角多是直观的,对社会问题无法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父母离异后,家庭的残缺使孩子感到不适,进而在与一般家庭同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日益上升 ,我国离异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稚嫩的心灵铸成了难以名状的伤痛 ,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笔者在这里仅就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离异后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及其责任。首先 ,离异父母对离异后的子女教养问题应有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无辜的 ,无论夫妻间有什么恩恩怨怨 ,对孩子的教养和责任是自始至终 ,合乎情理的。有了正确认识后 ,在处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就会得当 ,从而使孩子受创伤的心灵有所慰藉。其次 ,父母间应尽可能地达成较为一致的、具体合理的教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心重大变化的时刻,父母离异会成为他们重大的挫折事件。家长对离婚的不当处理方式,如离婚前发生激烈冲突、离婚时争夺抚养权、离婚后剥夺探视权、离婚后说对方坏话,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伤害,包括情绪异常、个性偏常、问题行为、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等方面。因此父母应学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保护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