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来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武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所谓咏物词,指的是以自然物为吟咏主要对象的词作。其所咏的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器具和某些天时节今风物。尽管它们是以自在的客体为吟咏对象,但进入文学作品的自然物,势必带着词人的强烈感情。周邦彦的咏物词,多以植物为吟咏对象,有咏梅…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与音律的运用看清真词的审美取向潘裕民享有“集大成”之誉的周邦彦,其词作以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并被南宋及后世婉约词人视为最高典范。对周邦彦在意境创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成就,笔者曾在《周邦彦词的美学特征》(《安庆师院学报》1993年...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对词的形式和写作技巧的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本文从《清真集》的音律、长调及小令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周邦彦词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清真调,即周邦彦词.周邦彦乃北宋一代名家,但古今对其词的评价,都大相径庭.自南宋直至近代,词学界对他评价一直都很高.把他说成“集大成”、“词中老杜”;解放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周邦彦及其词作却遭到空前的批判和否定.论者或斥之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甚至有的论者认为周邦彦在词史上起过反动作用.从艺术形式上肯定清真词成就和作用者也不多见.八十年代以来,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全面评价渐次展开、有的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词史上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著名词人。精通音律,在宋朝中央音乐机构大晟府审定过古乐,并创制了大量新调,对词乐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词都《清真集》,陈元龙为之作注,题作《片玉集》。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考察清真词在宋代的文学效应,即是考察清真词在宋代被理解和被接受的过程。无疑,这种可供考察的视角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从宋人对清真词的评价来考察;  相似文献   

6.
咏物是南宋词坛的重要题材,彼时,咏物词的涌现情势甚至已超过情爱词的创作,在选题创作等方面,为后世咏物词的书写提供了示范。史达祖以长于咏物蜚声词坛,元代陆辅之著《词旨》,将史达祖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这几位词坛巨擘并举而称,拈出“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作为四家特点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7.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从《词论》的写作时间,《词论》论词标准与《漱玉词》的相左,和《词论》历评前代词人而不及周邦彦三个方面,推论其非李清照所作。二、《词论》作者应是当时词坛上声望卓著、精通音律而又力求合律、试图总前启后的词人,而这个人只能是独步一时的周邦彦而不会是年轻的李清照。《词论》的论词标准与周邦彦词“波澜莫二”。《词论》不提周邦彦,亦正可作为著作权属周的反证。三、从《词论》的体段格局看,它应是一篇词序的残篇;而从它论词的精神蕲向看,它很可能是周邦彦为大晟词人万俟咏的《大声集》所作的序。  相似文献   

8.
首先,以咏物词是否含有寄托为分类标准,可将周邦彦的咏物词分为两类:(1)单纯地表现词人对自然事物的热爱;(2)在对自然物象的吟咏中融入了词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其次,从周邦彦咏物词的结构、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喜欢炼字和对物象的形神进行细致的描绘等四个方面对其咏物词的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无咎是南宋词人,其咏物词代表了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怀抱,赋予其咏物词更多的内涵;词人灵活运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清新雅致,词风清丽工整,在南宋咏物词史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于周邦彦的研究远逊于他在词史的地位,这主要是由重思想轻艺术、重内容轻形式的偏见所造成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认为周邦彦是宫廷词人。其实,读读《清真词》就可知道。周词的内容并不反映宫廷生活。周邦彦提举大晟乐府也是六十一岁以后的事。在他六十五岁时朝廷已罢大晟乐府,六十六岁时周邦彦去世,并且在这四、五年的时间里又有出知真定府、改顺昌府、徙知处州等(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年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清真集》中有几首寻常妓情词《少年游》(南都石黛)、《宴桃源》(尘满一骈文秀)、《蝶恋花》(美盼低迷情宛转)等,除《少年游》可能作于汴京之外,其余两词创作时地很难确考,但可以肯定不作于荆州。《清真集校注》对这几首词进行了精确编年,但编年依据及相关考证尚存可商之处,以这几首词来证明周邦彦少年时代曾游学荆州,亦难成立。  相似文献   

12.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集婉约大成的重要词人,其集大成主要在艺术上。他在吸取温、柳、秦、苏等优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有词风。通过具体词作的比较,分析清真词是如何继承发展温、柳、秦、苏等人的长处,成为一个集大成词人的。  相似文献   

13.
对罗忧烈《周邦彦清真集笺》和孙虹《清真集校注》中的笺注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词人周邦彦与王安石变法关系密切,这构成了他创作的背景和主线,然而《宋史》并没有记载此事。所以.参照西方史学,从不同历史观的断裂处分析社会原因,重点把握其词作中的心路历程,成为当前清真词研究中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周邦彦是北宋唯一的一位"集大成"词人.其之"集大成"主要表现为:师法柳永而胜于柳永;继承与超越贺铸等人取唐诗"以为诗词"的技法;吸取并发展秦观"语工而入律"的艺术优长;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自成特色等.这些"大成"的具体内容,是导致周邦彦清真词成为有宋一代"正宗"词及"词之圣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17.
宋人词集在宋代当时就有人为之加注者较为罕见,而周邦彦《清真词》宋人笺注却不止一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曾注《清真词》二卷。”惜其书久已不传。南宋嘉定间,又有庐陵人陈元龙字少章者为之详注,这就是现收于《宛委别藏》、《疆村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10卷景宋嘉定本陈元龙集注之《片玉集》。集首有陈元龙乡人刘肃(字必钦)序,略  相似文献   

18.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70-73,82
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既有对先前词人词艺的传承,又自有艺术的创新:把羁旅行役词与相思别离交织,与咏物相结合,与怀古相融;不仅情景交融,而且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于一炉,采用点染勾勒、时空交错的手法,使词作曲折回环,腾挪跌宕。周将羁旅行役词推上艺术峰巅,使之成为词史上羁旅行役词的关键词人和集大成作家。  相似文献   

19.
日本幕府统治末期,活跃在词坛的野村篁因、日下部梦香和友野霞舟三人,优游唱和,交往密切,皆以咏物词见长。尤其是野村篁因,其词集《秋篷笛谱》一百五十首中几乎半数为咏物词。此三人咏物词刻画细腻,构思精巧,倾向于艺术形式,稍有寄托者,发身世之感,叹年华易逝,表达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志向。在艺术技巧方面,多学南宋咏物词,手法极为娴熟,可与中国词人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蔡伸是南渡时期著名词人,有词集《友古词》,其词深受清真词影响,笔致雄健,清新淡雅,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是南渡词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蔡伸词也显露出较为成熟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