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大学文化及其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弘扬办学传统基础上、在长期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形成和创建的具有本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理念具体体现在大学教学、科研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行为、物质环境和大学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需要提炼优秀的精神文化,积极进行制度文化的创新,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高职院校的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但同时,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精神需要批判地继承,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因素,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文化动态存在的终极所指即在于精神的生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圆融合一的。厚重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是艺术陶冶与熏染的文化,是生活引领与改造的文化,也是理性批判与创新的文化,它是大学完成其时代担当的必要资源,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大学精神是大学经过若干年的沉积和有步骤有计划的积极建构,逐渐形成的代表着学校特色、传统、品位、气质的基本风尚。大学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厘清其基本内涵,找到其实施的实践载体,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才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实现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缘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的,并没有延续民族文化传统。大学在发展中缺少自由、独立和超越的大学精神,导致大学文化式微。所以,中国大学要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基点和精神资源,不断促进大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应该包含开放兼容、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等内容。它具有文化的创造性、功能的先进性、管理的民主性及社会教育性等特征。大学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中居于引导和统领的地位。任何时代的文化精神,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这种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必须对传统的文化理念、文化意识、文化心理等进行整合、梳理和吸收。我们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追溯,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为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奠定稳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其理想信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群体意识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从大学精神的文化根源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文化模式严重制约和束缚了现代大学精神.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就要构建现代性文化、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大学发展过程中 ,大学除了传统已经形成的学术自由、注重研究、服务社会精神外 ,还应具有关爱教学主体的精神。大学应以此为基础 ,通过尊重学术自由 ,培育大学文化 ;依托科学研究 ,创新大学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 ,拓展大学文化 ;关注教学主体 ,提升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传统和大学教育理念是"大学精神"的两个意义层面,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建构生成的关系。在大学精神再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整合、传承、创新大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有效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因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精神内涵一直被广大学者研究讨论,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大学文化的传统精神内涵应该得到保存和发扬。本文从大学的自由、自治、人文精神三点出发试对中国传统大学的精神内涵进行剖析和解释,最后就中国大学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源泉,高校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支撑。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高校须通过培育大学精神来完成全面改革、争创一流的时代任务。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对培育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依托文化自信战略,高校可以从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创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而目前的我国,大学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精神的失落,因此,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大学精神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精神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核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张力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大学的文化职能体现在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通过梳理大学与社会的发展历史认为,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长期存在并形成历史的张力,影响着两者关系的未来走向。大学精神未来发展应以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文化追求作为逻辑基础,深入挖掘大学精神传统意蕴并履行引导时代文化发展责任。正确理解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前提是大学知识精英的学术自治,这需要多种因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强调大学担负“文化引领和创新责任”的今天,探讨大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学精神是文化习染的结果,所以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就不能脱离对它的文化根源的追问。对中国大学精神的阐释自然也割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而今天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又不能不参照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视角对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辨析,认为大学文化是属于形而上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文化为指引。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导向地位。孟二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培育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的时代精神,具有导向、凝聚、塑造、激励、规范等价值,宿州学院用孟二冬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优秀文化载体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文化及其养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象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从本质上讲是学术机构,发展学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因此,建设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是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既来自现实社会,服务于社会,又高于现实社会,因此,大学必须重视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坚持以经过精心设计、改造的物质环境和经过选择提炼的精神环境熏陶学生,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指赋予大学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其历史传统、观念形态、社会声誉、人际关系、师生心态、校风校貌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文化特别是校园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历史的积淀、凝炼发展而成的,也是高度成熟并被全校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是学校具有特殊意义的优秀文化教育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浸透到大学文化的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以其特有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0-3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以受教育者民族文化生成为依据和根本目标的文化育人活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处于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下。同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通常需要经历一个由文化浸润到大学生主体自我内化的文化过程,而且民族精神文化机制需要通过搭建文化育人的网络平台,营造大学文化的育人场域和开展民族精神实践活动等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刘颖慧 《文教资料》2011,(14):188-190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校歌是高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不同高校校歌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通过对我国一流大学校歌分析发现,大学校歌蕴含着大学精神,不同高校校歌在语言表现形式、学校风貌描写等方面独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鲜明的大学精神.在组织文化的视角下,大学校歌与高校精神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内涵,体现出对真理的求索、对道德的崇尚和对创新的追寻.高校校歌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启示作用,作为学术组织,一流大学应增强精神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重塑大学精神”“回归大学之道,坚守大学本心”“回应社会需求,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