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作为动物,享有居住和迁徙自由的本能权利。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居住和迁徙自由已经上升到国际人权法律的层面,成为举世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照搬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中,建立起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农民限制在农村,使农民丧失了宝贵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彻底废除二元户籍制度,恢复和保障农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以自由看待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关切。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与市民社会--兼评我国对迁徙自由权立法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长期以来,我国除了在个别历史阶段,法律对迁徙自由基本上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市民社会的缺失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民社会的发育,要求迁徙自由入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现实中完全实现迁徙自由是有区别的。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迁徙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基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规定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3.
迁徙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国际公约、各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中都有着广泛的规定。我国已经加入W TO,并先后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迁徙自由越来越为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因此,无论从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履行国际条约的要求来看,我国都应当尽快在宪法中对迁徙自由加以确立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迁徙自由是为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追求幸福的法律保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采取了严格限制迁徙自由的措施.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必须针对社会现实,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还公民尤其是广大农民以迁徙自由,逐步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一改革应切中要害,而且必须是渐进式的,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5.
将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无论从公民基本权利的应然角度还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然角度已势在必行。本文从迁徙自由概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迁徙自由重新入宪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为确保这一迁徙自由条款的实现,我国有必要从立法、制度等方面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近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在我国宪法中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而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障是一个渐进式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宪法如何规定迁徙自由权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内容。广义的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和国际迁徙自由。迁徙自由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公民的迁徙自由已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是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要求。目前我国可以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契机,在宪法上恢复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并逐渐采取相应措施,使这一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迁徙自由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公民基本权利,它是人身自由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国际组织的法律都直接或间接承认并规定了公民的迁徙自由。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认了公民的迁徙自由,其后三部宪法均未作出规定,而目前迫切需要恢复迁徙自由基本权利的面目。公民迁徙自由宪法保障不仅是人权本身以及我国缔结的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所以,它具有必要性;同时,现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宪法监督制度的日益完善,又为公民迁徙自由宪法保障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公约所确认,我国建国前和建国初的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对迁徙自由也曾作出过规定,但从1975年宪法开始取消迁徒自由至今迁徒自由从我国宪法中悄然消失,这显然和我国现行宪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相悖。现行宪法恢复和重新确认公民迁徙自由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还是完善我国人权立法、履行国际人权公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但也是一个"身份"加"契约"之歧视性概念,宜以"农民移徙工"替代。改革开放以来,因制度的缺限和政策的不完备,农民移徙工的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保障遇到许多障碍,客观上构成了对这一群体之歧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审视我国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保障,一方面可以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中明确共同标准以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唤醒社会对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尊重,促使国家以最大能力履行责任。而其核心旨在保障这一特殊群体权益之实现,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频发、多元、复杂的公共危机,以政府为唯一管理主体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显得捉襟见肘,构建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机制,成为解决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弊病的妙药.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主体.因此,应该以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为目标,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来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的阻滞因素,从法律建设、治理机制构建、激励与监督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来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分析学前教育机构及其现行准入机制的现状、问题,提出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机制,以规范学前教育机构,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运用人本管理理论。将人本管理理论引入学生党建工作,必将使学生党建的工作原则注入新内容。以人本管理理论为视阈,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原则主要是:尊重主体原则、人性管理原则、激励为主原则、文化引领原则、共同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4.
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存在定位不够明确、组织不够规范、人员不够精干、效果不突出等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充分发挥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必须健全决策运行机制、权力责任机制、组织结构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发展机制、激励帮扶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等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党的建设必须顺应"微"时代的步伐。"微"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建设存在理念滞后、环境复杂、内容枯燥、机制不畅,在理念、内容、机制及外在环境等现实障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从凸显"微"元素、融入"微"媒介、贴近"微"生活、形成"微"机制等方面入手探寻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曹潇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5):100-104,108
探索了增进经济组织效率的途径,借助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组织的效率函数;在开放的系统中,引入时间及空间变量,分析组织创新演进的条件与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健全的政策体系(即传输变换系统),使可能扰动本地区经济组织效率的信息熵不得进入,以消除负效率的传导,促进组织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网络组织是高等教育开展合作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而合作创新是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及能否取得预期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有赖于运行机制的必要保障,科学、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起着全局性作用。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范围,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分为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根据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基础,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分工机制主要分为基于组织类型的分工机制、基于创新目的的分工机制与基于创新资源的分工机制;根据信任关系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信任机制分为谋算型信任、理解型信任与认同型信任;根据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分为固定分成、按股分成与绩效分成;根据不同的协调途径或手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沟通协调机制分为法律协调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Social donation is a means for individual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NGOs) to provide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society. Seeking social donation is vital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donation and university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social donation level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with those in the U.S. The main reasons why social donation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relatively low are as follows: (1) independent NGOs have not been formed; (2)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ocial donation are not perfect, and (3) many restricting factors of social culture still exist in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6 (1)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选取浙江省经济较发达且高校密集的三个城市,走访了各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人社局、风投机构,发现大学生当前创业融资难依然是创业的重要阻力,内源性融资是创业初期的主要来源,融资模式受创业模式影响,融资各阶段的需求与供给机制未有效形成等现状问题,并指出:缺少有形资产抵押、亲情融资能力低、创业融资体系缺失,项目融资可持续性差、投资评估体系落后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校基层党建机制创新与载体建设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灵活、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从完善党建功能和创新党建载体两个方面提出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对策,认为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构建“1+2”组织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党建的育人功能,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而指出要焕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必须从组织载体、活动载体和制度载体三个方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