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职业行动为导向推进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来,"行动导向教学"一直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主导性教学原则.近年来,"行动导向教学"被引入到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也成为职教师资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阐述了"行动导向"原则的本质属性在于"在职业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提出要结合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境"和相应职业的"实践情境"设计、组织职教师资培训活动,一体化地提升教师依据相应的职业实践来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的综合能力.最后,文章还介绍了中德合作职业教育促进就业项目(江西)借助职校教学改革发展教师综合能力的策略,作为贯彻"行动导向"原则开展师资培训的一个样例.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11所高职院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硕士以上学位教育占"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中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偏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较少.为此,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功能;加强校本教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技高师院校的改革力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存在着发展局限,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供求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时,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环境条件也趋于好转。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要建立以"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基地"教师培训共同体,形成一套完善、连续性的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的保障机制,有效发挥培训共同体的最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1加强校本培训,实现全员培训从"一体化"教师培养的经济成本来说,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校本"培养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有: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以传、帮、带方式培养"一体化"教师;建立校内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5.
根据<纲要>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师资的重任.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师资,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各类师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承担着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目标任务。本文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提出高职大学生必须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并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构建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英俊  齐爱平 《成人教育》2009,29(11):11-14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硕士以上学位占"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中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偏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具有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较少。为此,应从数量和质量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充分发挥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功能;加强校本教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硕士以上学位占"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中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偏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具有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较少.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十三天的赴德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教师培训。本次培训共分五个模块: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培训、气压传动编程与设备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操作、专业参观考察与教学法研讨。承担培训任务的黑德斯海姆BBZ手工业协会劳动培训中心还安排了多次职校访问与听课活动。通过培训,我不但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对目前德国新的职业标准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了一定认识。本文就此谈谈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对我国中职校专业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谈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科技中的地位、作用的发展而发展的。本文希望通过中德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 ,对我国普通高校在 2 0世纪 90年代相继介入职教师资培养这一新事物的背景、意义及发展趋势作一深入的分析 ,以期促进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历史是与职业学校的发展史相一致的。同职校的分类规则相类似 ,职业学校教师也分为工业教师、商业教师、家政教师、农业教师、医疗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