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浅析运动饮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史小才 《体育科学》2002,22(2):112-116
运动饮料是一种针对运动时能量消耗、机体内环境改变和细胞功能降低而研制的保健性饮品。它能在运动前、中和后为人体迅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有效地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饮料必须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和加速小肠吸收以及促进体液平衡的特点。虽然运动饮料在耐力性运动、间隙性运动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应用的利弊尚有争议,但是,绝大部分研究还是肯定了运动饮料在运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一个具有合理的糖浓度,多种糖的组合,适当的钠浓度,理想的糖钠比例,最佳的渗透压浓度和令人喜爱的口味的运动饮料,可及时地为肌肉、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提供外源性糖能源,为维持体内的体液平衡和防止脱水提供水源。  相似文献   

2.
现代运动特性论——以美国当代体育运动为分析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强 《体育与科学》2002,23(6):32-33
运动特性作为运动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学者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分析了现代运动的特性,并以美国当代体育运动为案例,探讨职业运动与游戏的分别。  相似文献   

3.
从有氧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谈有氧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有氧运动的特点和有氧运动对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肌肉耐力及体力三方面影响的分析,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有氧运动的原理,并进一步从运动形态、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4个方面指出了设计有氧健身运动处方应符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运动     
长期以来,"体育亦体育运动"的认识观点,使体育运动失去了其独立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概念、由来、组成、属性的阐述,进而阐明体育运动与身体运动、竞技运动、体娱运动等运动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发挥体育运动在运动健身过程中的作用。运动文化体育手段化是学校体育教材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启用与研究成果,将是打破学校体育教材竞技化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充实学校体育教材、完善学校体育教材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运动“感”是近年来运动训练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里讲的运动感并不是一般生理学意义上的运动感觉,而是指人体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一种对运动器械或环境的“驾驭能力”,例如游泳的水感、赛艇的划感、自行车的骑感和滑冰的冰感等等,是运动技术与素质有机的充分结合,是技术最高境界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定向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何晓知 《体育学刊》2001,8(6):68-69
定向运动的开始,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这一项目现已风靡欧洲、澳洲和北美地区,世界关注此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各级学校也开展起了此项运动。在各级定向运动组织的努力下,定向运动加入奥运大家庭已是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肌酸已成为最流行的运动营养补剂。国外大量有关肌酸的文献认为,人体使用肌酸使运动后磷酸肌酸再合成速率加快,力量和速度增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肌酸不属于国际奥委会所列违禁药物范围.短期使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因此成为国内外体育科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肌酸的性质、在运动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全面考察了运动心理学服务于运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指出运动实践是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原动力,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服务于运动实践时,应转变观念,采用新的研究模式、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运动心理学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成果评定、角色扮演以及形成社会促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新体育》2011,(1):22-25
运动,要适时、适量,要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运动而运动。不适宜的运动,对有潜在心脏病的人可能激发一场心脏病的大发作,导致心室颤动猝死,对于糖尿病、哮喘、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之前,首先要进行健康筛查和运动危险分层。把运动的风险性降到最低,才能保证运动的效果是健体强身,...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及其运动处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多食、肥胖、运动不足,导致身体组织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因此,适宜的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运动强度以采用中等强度较为适宜,这对降低血糖和尿糖有明显作用。运动中有效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10—30min,同时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配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运动训练理论中“运动负律”的定义进行了探析,提出“运动负荷是运动应激强度”的观点,旨在深化训练理论对运动负荷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小英  燕子 《体育科研》2009,30(6):63-66
通过1194名上海市市民关于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以及锻炼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锻炼对健康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以及锻炼各阶段的心理效应变化。结果显示锻炼阶段与HRQOL相关。控制了体重指数(BMI)和锻炼阶段后,锻炼乐趣,锻炼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果不仅有力证明锻炼对HRQOL的影响,还证明锻炼带来的积极心理效应也直接影响HRQOL。从结果可以推测,加强我国居民锻炼行为与相关心理效应可以增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与锻炼自我效能是预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各种锻炼动机的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动机最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方面男大学生显著强于女大学生,两者在其他动机没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红艳 《体育科技》2010,31(4):110-113,124
根据自我效能的概念对锻炼自我效能进行理论界定,分析总结锻炼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指出对锻炼自我效能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动生理实验中的动物运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动生理研究中,如何规范动物运动方式及如何驱动动物按照程序进行运动,是动物运动实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已有动物运动模型的驱赶方式进行了分类比较,以期对今后的动物运动实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地理解锻炼者继续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机理,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了以锻炼承诺为核心的锻炼坚持机制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5层次17系统要素,模型简化层次路径是:社会环境→个体→认知决策→承诺→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继续锻炼的心理承诺是动机定向、效果评价、行为可能性预测三个心理决策过程产生的,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通过这三个心理决策过程对坚持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进行归类、分析。指出,运动负荷心电图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运动与免疫(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雪芹  郝选明 《体育学刊》2004,11(3):135-138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游离氨基酸。不管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运动应激状态下,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谷氨酰胺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密切相关,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对谷氨酰胺代谢影响不大,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尤其是过度训练往往使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谷氨酰胺又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燃料",运动过程中骨骼肌释放谷氨酰胺减少,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下降,免疫细胞利用谷氨酰胺的速率受限,从而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但运动后补充谷氨酰胺可以帮助恢复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陈福亮  杨剑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87-990,983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构建的锻炼行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阐述了每一个锻炼行为模型的优点和缺陷之处。锻炼行为模型的构建对锻炼心理学的发展都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制定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可提供理论性参考知识。  相似文献   

20.
依据运动承诺、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建立基于运动承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假设理论模型。采用运动承诺、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 果等心理量表对582 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 与观测数据拟合很好;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对运动承诺均表现为显著正影响,外部动机对运动承诺表现为显著负影响;运动承诺 能够很好的预测锻炼行为;并且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通过运动承诺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